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1)
▪ 职业的专职,薪金和晋升的稳定,给行政人 员带来了按照制度和规章办事的动力。
二、韦伯官僚制的理论基础 和主要精神
▪ 1、理性和效率
▪ 韦伯认为一元化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从纯技术的角 度看,是可以获得最高效率的。它是人类行使支配 已知方式中最理性者。
▪ 其中理性是指:(1)重要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 职务,而不是个性;(2)重要的是公事公办而不 是个人关系;(3)重要的是技术专长而不是心血 来潮,一时聪明;(4)重要的是逻辑和预见性, 而不是非理性的感情和不可预计的后果。
▪ 缺乏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
2、个人魅力型统治
▪ 即卡里斯马: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 然、非凡的、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 质——或被视为神灵差遣的“领袖”。
▪ 古代的预言家、精通医术、法学的智者、狩 猎或战争中的英雄、勇士等被称为个人魅力 型人物。
▪ 权力的基础在于追随者确信他的超凡能力。
5、加深对官僚制主要特征 的认识
▪ (1)职能专门化进行分工; ▪ (2)严格等级层次,金字塔结构,直线式的官僚
制行政范式; ▪ (3)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责权; ▪ (4)程序; ▪ (5)人际关系非人格化。形式化的不受私人因素
影响的精神,所谓的没有恨意亦无热情。这是理想 的行政人员处理公务的精神。 ▪ (6)以业务能力作为人晋升和报酬的标准。功利 主义,从被支配者福利的角度来看待行政功能。
▪ 行政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价值中立,排除个 人情感和不可预测的感觉因素;
▪ 克服了封建世袭制的个人专断、滥用权力等 弊端,保证了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 着一种科学、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模式;
▪ 有利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 (4)技术的高效率 ▪ 纯技术优势;专业知识占中心地位;
▪ 官僚制具有精确、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 率的优势;
▪ 知识包括技术知识,也包括官场知识。
▪ 官僚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局限性) ▪ 机构庞大,行动迟缓——低效率; ▪ 等级制——人际关系;上下渠道的畅通; ▪ 官僚主义 ▪ 文件数量——繁文缛节 ▪ 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 过度规制 ▪ 人格和个性的限制
三、韦伯的组织观
▪ “社会与其组成部分,更多的不是靠道德和契 约关系来维系而是通过权力的威慑性运用来 凝聚。”
6、对官僚制的评价
▪ (1)官僚制是理想行政的象征 ▪ 理性,稳定和高效与当今“行动缓慢、效率
低下、不负责任、相互推委”等官僚主义的 表现绝然不同。
▪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是能够取得最大程度 的效率的,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 制的最合理手段。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 纪律和可靠性比其它任何形式都要优越”
统,根据习惯和规则确定统治者的尊严:统治者不 是上司,是主子;下属不是官员,是仆从;个人与 组关系不是责任,而是奴仆式的忠诚。
▪ 传统型组织同现代组织的区别:一方面,传 统行政组织没有划分私人领域和官方领域; 另一方面,传统组织的官吏技术不是第一位 的,忠诚高于一切。
▪ 传统组织的法律和规则不是通过立法程序制 定,而是传统本身决定了法律的内容。
的基础。
▪ (4)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
▪ 排除个人的主观因素,使组织获得了理性, 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 非人格化,不掺杂个人情感。 ▪ (5)专业培训
▪ 专业化的行政人员是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 家长制和世袭制的重要特征。
▪ (6)固定的薪俸和按照资历和功绩晋升 ▪ 行政官员属于专职阶层,职务稳定; ▪ 按照功绩晋升;
▪ “精确、迅速、明确、统一、严格的服从、 减少摩擦、节约费用和人力,加上训练有素 的行政官员,能达到最佳效果”
▪ 官僚制以理性为前提,以效率为目标。
▪ (5)统治的知识化
▪ 知识管理是合理的基本性质;
▪ 根据教育程度和专业资格录用官员,打破传 统的门第之见和经济特权,有助于职业专家 和技术官僚的发展,从而确保用人和晋升的 平等权。
▪ 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划分,忽视宏观协调; 过于强调人员稳定,造成组织惰性,对公务人员升 迁不利;过于强调组织利益和效率,忽视人的心理 需求和全面发展。
▪ 韦伯本人后来也批评官僚制这一组织工具。 他感到官僚制虽然不可避免,但它确实可能 扼杀企业家精神和资本主义精神。他说: “早晚有一天世界上会充满了齿轮和螺丝钉 式的芸芸众生,他们紧紧地抓住自己的职位, 处心积虑、不顾一切地渴望沿着官僚化的等 级层次阶梯往上爬,一想到这种可怕的前景 就令人不寒而傈”。
▪ 统治是一种合法的权威;权力以正当的方式 被接受。
▪ 人类历史上合法统治的类型有传统型统治、 个人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
1、传统型统治
▪ 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制度和统 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 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 如西欧历史上的长老制; ▪ 如东方的家长制;世袭制 ▪ 传统型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自古流传下来的神圣传
▪ 分工过程层层进行,直至个人工作高度专业 化,每个人只从事有限的任务。
▪ 分工和专业化可以达到权责一致和效率原则 的要求。
▪ (3)行政管理档案系统 ▪ 行政职务的执行都以正式的书面文件或案
卷——档案保存着原始的文件和草案为基础。 ▪ 行政命令、决议和规章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加
以表达。 ▪ 档案系统进行必要的保存和管理并成为决策
韦伯的官僚制
--正统管理理论的代表
一、官僚制的概念与特征
▪ 官僚制(bureaucracy):建立在法理型统治 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 化功能以及规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 制度和管理形式。
▪ 韦伯提出的“官僚制”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 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现代 行政管理体制。
▪ (2)组织的严密性
▪ 通过建立等级结构,并按照专业化的标准确 定,责任和权限由规章制度加以确立。
▪ 官僚组织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 环环相扣,秩序井然。
▪ 上下级间职责明确,相互分工又彼此合作; 所有人员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行事,高度一 致。
▪ (3)管理的非人格化 ▪ 以法律制度作为根本准则;
▪ 精确,速度,效率,细节分明,减少摩擦, 降低成本。
▪ 官僚机器通常是由专家来控制的,它之所以 理性化,是因为官僚化的行政系统基本上是 通过知识来支配的特征。
▪ 一方面,技术性的知识本身足以保证非常的 权力地位;另一方面,领导者可通过积累起 来的经验和知识来增强其权力。
▪ 此外,他们有特殊的资料,即政府机密。
▪ 官僚制的主要特征:
▪ (1)等级制:各种职位按照权力等级形成至上而 下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上下级存在明确的职能和 权限划分,每一层级接受较高层级的领导、监督和 管理。
▪ 优点:上令下行;层层授权;目标明确;管理科学。
▪ 行政人员职责专业化,等级制并不意味着上级可以 包办下级的职能。
▪ (2)专业分工
3、法理型统治
▪ 现代合理——合法的统治。 ▪ 权力归于法律和制度规章;强调法理型权威
的重要性; ▪ 职务等级原则; ▪ 议事的规则在于合理:技术和规则合理; ▪ ——强调专业化。
▪ 官僚制,它在明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格 性,运作范围的广泛性等方面都明显优越于 其他组织,并可应用于其他所有种类的管理 工作。
▪ “任何领域,要想象一个没有专业人员的持 续性行政工作,几乎是一种幻觉。”
▪ 官僚制的管理系统由技术的观点看是最理性 的,主要因为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在现代科技以及经济生产企业技术的发展下, 技术知识在近代成为绝对的不可或缺。推进 官僚制的决定性理由是它超过其他组织的纯 技术优越性。
▪ 2、现代合法--合理统治(权威)
▪ 合理,目的和价值合理。由于各项职责权限 的合理划分,各级别层次进行专业分工,而 且以明确的规则加以确定,高效率从此产生。
▪ 合法,组织必严格的按照规则和程序来进 行。法理性权威在此间形成。
▪ --合同与契约
▪ 3、官僚制的缺点
▪ 压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 只会机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无法进 行实证分析;偏重静态研究,过分强调规则和制度, 使组织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