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作业一、填空题1、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由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其在心理学史上重要意义是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6、心理学是研究_ 心理现象 _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1、高师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D )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A1864 B1879 C1903 D19203、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
他用的是( B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心理的生理基础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对同一事物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说明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
4、“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刺激物引起的无条件反射活动。
5、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6、无脊椎动物的心理水平停留在感觉阶段。
动物进化到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思维的萌芽。
7、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心理的实质是(C )A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B改造客观世界能动性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生理活动的结果2、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C )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D抽象思维功能3、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是( D )A神经纤维B树突C轴突D神经元4、神经系统机能活动最高调节部位是( A )A大脑B小脑C间脑D脑干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是( B )A兴奋与传导B兴奋与抑制C反射与反馈D分化与泛化6、新生儿的哭属于( A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反射7、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C )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8、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 )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9、无脊锥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 A )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10、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B )A触景生情B谈虎色变C打草惊蛇D望梅止渴注意作业一、填空题1、一个人被对象自然吸引会引起无意注意;对对象探究需要有意注意。
2、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三个主要功能是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的外部表现包括:适应性动作的出现、无关动作的停止以及呼吸变化。
5、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状态。
6、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状态,包括: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和健康状况。
二、选择题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C )A根本对立B基本相同C可以相互转化D不能相互转化2、学生听课时,同时听、看、想、记,这是注意的( D )A分散B转移C起伏D分配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 A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4、下列那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B )A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B教师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C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D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C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C组织特性D认识过程6、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7、下列哪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C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8、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9、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A )A分散B转移C动摇D起伏感知觉作业:一、填空题1、看见花时,认识到这是“红颜色的花”,这是知觉而不是感觉。
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3、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一种感觉的适应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结果。
5、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6、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7、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8、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二、选择题1、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这是(C )现象。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联觉D感觉的补偿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毫无关系3、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和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有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这是( C )。
A幻觉B联觉C时间错觉D适应4、教师用红色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C )。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5、感觉的适应和对比现象的发生是( A )。
A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结果C几种感觉综合起作用的结果D联觉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
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是( A )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8、战士偷袭敌人时,身穿迷彩服,是利用知觉的( B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9、无论光线如何变幻,我们总是把国旗知觉为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D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记忆作业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情的反映。
根据心理学研究,“睡觉前看书记忆效果好”,主要是因为睡前识记可免除后摄抑制的干扰。
2、心理学家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将记忆分为三种,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依据在识记中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可以把识记划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他自己为被试,以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为识记材料,最早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速率是先快后慢。
6、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7、记忆的品质有: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二、选择题1、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 B )A100% B150% C200% D80%2、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 )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3、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 )A7 ± 2 个组块B8 ± 2 个组块C9 ± 2 个组块D10 ± 2 个组块4、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 A )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5、考试时,我们能正确回答学习过的题目,这体现了记忆中的( D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6、“张冠李戴”是记忆的那个品质的表现(C )A记忆的巩固性差B记忆的敏捷性差C记忆的准确性差D记忆的准备性差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B )A后象B表象C想像D联想8、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C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9、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 A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10、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D )A思维B想像C注意D复述1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12、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思维与想象作业一、填空题1、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与综合。
2、定势是由先前的思维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学生根据老师生动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边防战士在前线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小发明家发明一种新的工具之前,在它头脑中先形成了这个新工具的形象,这是创造想象。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6、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无意想象。
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幻想。
7、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外沿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二者成反比关系。
8、“人云亦云”是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相反的品质。
二、选择题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段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B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2、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张飞的形象,这是( B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学生随着老师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这是( B )的心理活动。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4、学生根据教师作文命题进行构思、想象,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这是(B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空想D理想5、想象的源泉是( D ),想象需要有丰富的( B )。
A记忆B表象C思维D客观现象6、语言是思维的( C )A内容B结果C工具D语言就是思维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8、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C )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情绪情感作业一、填空题1、情绪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2、心境是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3、高级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4、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现。
5、情绪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
6、情感品质有: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情绪的广阔性、情绪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