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赏析
我那时也开始挣钱了。
每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20个戈比,铁料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值10戈比或8戈比。
平时放了学我也去捡,每星期去卖,一下子能得30到50戈比,幸运的时候还要多。
每次外婆接过我的钱,都会急急忙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着说:
“好孩子,真能干!好了,这样咱们俩完全可养活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50戈比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子尖上。
在我们那儿,偷窃成了风气,差不多成了饥寒交迫的人们唯一的谋生手段。
大人的目标是货船在伏尔加河上找机会。
休息时他们都讲自己的经历,孩子则在一旁听,边听边学吸取经验和教训。
这几段写了阿辽沙在外公和外婆分居后不得不上街捡旧货来养活自己及外婆的经历。
不过外婆不忍心看着一个在富有家庭长大的孩子靠捡旧货为生,因此当外婆拿着阿辽沙挣来的钱时,也流下了眼泪,这不仅是对辛酸生活的感叹,更是对阿辽沙从小就受苦感到悲伤,饱含外婆对阿辽沙的爱。
语段中还写了那儿偷窃成风,成了饥寒交迫的人们唯一的谋
生之路。
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在地主、贵族及沙皇的暴政压迫下,流离失所,不得不去偷窃,体现出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
每当星期天,我们便会玩一种游戏:每到傍晚的时候,一群鞑靼搬运工总是很准时地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西伯利亚港码头回家,路过我们的十字路口,我们就会向他们扔草鞋。
开始他们对我们又追又骂,可是后来他们也觉着有意思,事先也准备些草鞋,有时还将我们准备好的草鞋偷走,弄得我们束手无策。
他们将草鞋分我们一半,于是战斗就开始了。
我们互相扔草鞋,如果我们谁被草鞋绊倒了,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喊叫,而且还大声地笑。
这个游戏时间持续非常长,周围围满了小市民,他们为了维护他们的体面,照例要嘟嚷一阵子。
战斗结束后,鞑靼小伙子们常请我们去吃马肉,还就着奶油核桃点心喝浓茶。
这些身高体壮的人的身上有着一种很容易让儿童理解的东西,他们没有一丝恶意的诚实和他们相互之间无私的帮助,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阿辽沙的童年就像被苦水浸泡过一样,让阿辽沙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痛苦之中,但阿辽沙童年中也有着快乐的时候。
这段就是写阿辽沙和鞑靼工人对掷草鞋的趣事,鞑靼工人像小孩子一样淳朴、富有童心,他们没有恶意并且相互无私的帮助,都感动了生活在只有金钱关系的社会中的阿辽沙和其他孩子。
与他们相反的是周围的小市民,他们围着孩子们和鞑靼工人嘟嚷一阵,以体现自己的不屑。
《童年》是一本经典的文学典范,它以孩子的视角表现出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黑暗,小市民的阴暗生活,表现了主人公对当时生活的不满。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初一(8)班
王鸣轩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初一(8)班
王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