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A.“六三”学制B.“五四”学制C.“九年一贯制”D.“四二”学制E.“六年制”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4.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 )。
A.教育观B.人才观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E.精英教育观5.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
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6.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
A.课程计划B.校舍安排C.课程标准D.教科书E.教学指导书7.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8.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A.引起学习动机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9.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10.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包括( )。
A.知B.情C.意D.行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____的科学。
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__________向__________过渡阶段。
3.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
4.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__________的形式出现。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个方面。
6.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计划。
7.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8.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_____的示范和__________。
9.班主任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培养良好的班风要从树立__________做起。
10.班主任要统一各方面的__________,同家庭与社会密切配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10分)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人的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3.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教育方针: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
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25分)1.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2.简述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5.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的意义:(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论述编写教科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第一,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
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第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
第四,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
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D【解析】略。
3.C【解析】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4.B【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B【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C【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7.A【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8.B【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9.B【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B【解析】考查课程计划的定义。
11.B【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12.A【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3.C【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14.D【解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5.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2.ABCDE【解析】略。
3.ABCE【解析】联合国提出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ABD【解析】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5.ABCDE【解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5)学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