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2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12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改变 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
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政府税收;财
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购买,
二是政府转移支付。
一、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的是财政制 度本身的内在机制会自动地调整收入与支出,发挥 稳定宏观经济的功能。这种稳定功能的发挥主要通 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税收的自动变化
A、提高税率
B、增加财政支出 C、金融市场上大量购买国债 D、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国债
3、A
4、在乘数的计算中,常用到无穷级数之和的计算。 对于21+ 21×(1-0.7)+ 21×(1-0.7)2+……, 其和为:
A、70
B、16.15
C、30
D、14.7
4、C
5、如果法定准备金率为 0.10,超额准备金率为 0.08,
2、现金外流 考虑现金外流的存款乘数KDc为:
(四)货币乘数
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 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用式子表示有: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 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行 为。 若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导致基础货币 增加,并引起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促使市场均衡利率下降, 间接促进消费和投资扩张;反之,则使市场利率提高,抑制消 费和投资。
8. A
9.供给学派不认同下列的哪一种观点? A.降低税率不会降低社会总供给 B.减少政府支出会使经济更有效地运行 C.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会降低生产效率 D.降低税率会最终增加政府的税收总额
9. C
10.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
A. 企业营业税的变化 B. 个人所得税的变化 C. 民间捐款的变化 D. 失业救济金的变化
10. C
11.我国国债的发行主体是
A. 国家发改委
C. 中国人民银行
B. 财政部 D. 中国证监会
11. B
12.中国人民银行的网址是
A. B. C. D.
12. A
教材上的计算题演算及答案
第6题:
第7题:
0.32+1 M = B 0.32+0.07+0.05 △M = 100亿×3 = 300亿
=3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又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原则是要逆经济波 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实施压缩 总需求;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需求。
(一)政策手段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3、改变税率
2003-2007年我国的税收收入 及其增长速度
2.中国人民银行在债券市场上的逆回购意味 着央行增加货币投放量。
2. √
3.加息意味着央行对称性地提高商业银行的 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
3. ×
4.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会改变商业银行的收 益率水平
4. √
5.贷款利率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商业银行的 经营成本.
5. √
6.存贷款利率的不对称变化会改变商业银行 的收益率水平.
10. ×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其它条件不变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带来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消费减少
D、GDP减少
1、A
2、下列哪一举措一定会使银行系统的可贷放资金
量立即缩减? A、提高利率 C、提高准备金率 B、降低利率 D、降低准备金率
2、 C
3、下列哪一项举措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6. B
7.消费的增加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很可能难 以拉动投资的增加? A. 社会上有大量闲置劳力 B. 企业普遍存在大量闲置设备 C. 生产厂商数量不够多 D. 企业普遍性存在大量的已生产出的 产品
7. D
8.下列何种因素不会影响存款乘数的大小? A.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B.存款准备率的变化 C.银行款项的顺利贷放 D.银行款项以现金形式被提取
三、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为:
1、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供给学派认为高税率实际 上导致政府的税收总额减少。 如右图所示。
税 收
A
降低税率
2、削减政府转移支付
税 率
B
100%
税收增加
第二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货币供给
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二)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
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 财政赤字;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策, 产生财政盈余。 现代经济学认为,不能机械地用传统的年度平衡预 算原则来对待和处理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且应对一定 时期和一定规模内的赤字与盈余持容忍态度。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1)出售政府资产; (2)增发货币 ;(3)债务融资(发行国债)。
现金—存款比率为0.05,则货币乘数为: A、1.08/0.23 C、1.10/0.23 B、0.23/0.10 D、1.05/0.23
5、D
6、何种政策组合会使得利率肯定下降,收入的变 化则不确定?
A、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 B、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C、松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D、紧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
( )
每个季度都会公布上 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
告的一般 性目录。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经济衰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 政策,商业银行通常不愿扩大放贷。
2、经济衰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
政策,企业通常也不愿多向银行借款。
(三)政策局限性
从财政收入政策来看: (1)增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敏 感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会遇到很大阻力。 (2)经济衰退时期的减税不一定能导致公众增 加消费和投资。
(3)税率和税收的变动一般要经过复杂的批准 程序,可能会错过政策实施的最佳时机。
从财政支出政策来看: ( 1 )政府如要减少转移支付,将会面临社会 公众的强大压力而使政策变形。 ( 2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也不一定能使公众增 加消费。 ( 3 )政府如要减少对大公司产品的购买,也 将面临大公司强大的宣传、公关和游说活动的考 验。
扩张性货币政策:指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 的政策,一般在总需求较小时采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指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以压缩总需求 的政策,一般在总需求较大或通胀期间采用。 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以口头或书面等方式,劝告商业银行扩大或 收缩贷款。
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一)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 留的最低限度的库存现金占其吸纳的全部存款的比率。 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库存现金就是法定准备金。银行总的库 存现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二)存款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为银行系统在法定准备金率下,通过 一系列存贷关系,导致存款总额增加。
100万
准备金率 为20% 招 商 银 行
工 商 银 行
80万
建 设 银 行
64万
……
存款总额 :100万+80万+64万+ ……=500万
(三)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 总额的增加倍数。用KD代表存款乘数,有:
在存款创造过程中,可能漏出的项目还有:
1、超额准备金
考虑超额准备金条件下的存款乘数KDe为:
6. √
7.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会改变非银行企业(即 一般的生产经营性企业)的经营成本.
7. ×
8.利率的变化不会改变非银行企业(即一般的 生产经营性企业) 的生产经营成本.
8. ×
9.一般来说,利率的变动会改变货币的可流通 量,而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则不会改变货币 的可流通量.
9. ×
10.投资扩张对于国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总是优于消费 增长对于国民收入的拉动作用.
第12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前面几章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市场机制调节 过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有局限性的, 而且往往要花费较长时期,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失业与通货膨胀 就是社会经济非均衡状态中出现的消极经济现象。因此,现代社会 的政府一般都介入社会经济活动,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政 策调节和经济干预。
(二)再贴现率和利率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支付的利率,或者 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若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反之,提高 再贴现率,则会减少货币供给。
总需求不足
减息; 总需求过大
加息
(三)法定准备金率
若中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反之, 中央银行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则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
3、通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
策,企业仍愿增加借款,商业银行也愿扩大贷款。
4、货币政策有较强的时滞性,即政策实施后往
往要间隔较长时期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
5、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的控制
力,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了冲击。
练习题—判断题
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越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