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量影响主要是通
过税收增减、发行国债、调整支出和结
构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量影响主要是通
过影响流通领域中的货币量来实现的,
其调节行为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
财政政策------解决公平 货币政策-----效率
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信贷配给 流动性比率 利率上限
间接信用控制
窗口指导 道义劝告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 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 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 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 、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 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 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 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 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区国 家或地区之间由于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 付或与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影响因素(1)进出口贸易状况 (2)资本流入流出的多少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 )。 A.道义劝说 B.利率限制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不动产信 用控制 E.消费者信用控制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不动产信用控 制 E.消费者信用控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何种政策组合会使得利率肯定下降,收入的变 化则不确定? (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 (总需求>总供给)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2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 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价格、税 收、信贷、工资等制定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外汇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 过经济立法和司法,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 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 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 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经济的瓶颈部门, 政府投资调整产业结构,产生乘数效应。
政府消费维持国防,行政事业费开支,调节总需求, 引导私人生产发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
(5)政府补贴 作为配合价格、税收、工资等杠杆,政府 把以税收形式筹集上来的一部分财政资金 转移到社会福利和财政补贴,来调节总需 求关系,进而达到供求平衡。。
(2)税收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 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 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
(3)国债 政府组织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通过国债信用制 度用于基础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节社会总供求 平衡,,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主要载体。 (4)政府购买 分为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
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
期内实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
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的首要条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充分就业
就业是改善生活的方法及途径。我国
面临着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劳动需求
有限等现状。因此促进就业是我国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 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 国债、政府购买、政府补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
(1)国家预算 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财政年度内财政收入与财政支 出的安排和使用计划。通过控制财政收支,影响经济中 的货币流量,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及供求关系产生 影响。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所谓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就是中央银 行对于凭信用购进有价证券交易,规定 应支付的保证金,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 购买证券的比重。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 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最长 期限以及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消费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变动产以外 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所进行的信 贷控制。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 节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 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2 货币政策
(二)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支付 的利率,或者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若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反之,提高再贴现率,则会减少货币供给。
(三)法定准备金率
若中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导致货币供给的 增加。反之,中央银行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则 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
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 财政赤字;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策, 产生财政盈余。 现代经济学认为,不能机械地用传统的年度平衡预 算原则来对待和处理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且应对一定 时期和一定规模内的赤字与盈余持容忍态度。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1)出售政府资产; (2)增发货币 ;(3)债务融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特点
1 、有扩张或抑制需求的功能和产生 乘数效应
2、反周期性和滞后性
3、相对随机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
1、内在(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同点

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都 侧重与调节总需求;

政策操作主体都是国家政府的管理部门 ,政策目标的取向是一致的; 政策的着力点都是社会货币资金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种类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2 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 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 活动水平的政策行为。 若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导致 基础货币增加,并引起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促使市 场均衡利率下降,间接促进消费和投资扩张;反之, 则使市场利率提高,抑制消费和投资。
实证目标与福利目标之间的矛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利率
2、货币供应量
3、准备金
4、基础货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 央 银 行 的 货 币 政 策 的 中 介 目 标 包 括
A B 货 币 利 供 应 量 率
C
D 基





府的首要责任
充分就业目标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 就业,它并不排除像季节性、摩擦性、 结构性等方面的失业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物价稳定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 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 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价格波动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大幅度的 价格波动是不利的,一般由市场决定 的,但是政府可以进行调节,采取必 要手段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在下列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中,属于 经济手段的是() A. 制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法规 B. 调整货币政策 C. 工商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不法商贩 D. 卫生防疫部门对餐饮部门进行检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一国政府为了维 系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制定的,通过 各种财政手段所实施的财政方针、政 策与措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必要性: ( 1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活动, 纠正市场失灵。 (2)政府承担着组织改革、培 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发育的任务 (3)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