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参考书目:
左柏云 李建浔 《货币银行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8月 夏德仁 李念斋 《货币银行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5月 易纲 吴有昌 《货币银行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1、证券交易的信用控制 2、消费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1、信用分配 2、利率最高限制 3、流动性比率
四、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1、道义劝告 2、金融检查 3、公开宣传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单一目标
稳定币值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4、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 2、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是指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从颁布、具体执行到取得预期效果 的时间差,即货币政策的时滞。
三、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其他因素
(一)微观主体的预期 (二)政治利益预期
(三)社会利益预期
四、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是看效应发挥的时间快慢 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
第六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控性 2、可测性 3、相关性
二、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目标
1、短期利率 2、基础货币
三、货币政策的远期中介目标
1、长期利率 2、货币供应量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通常指货币政 策作用力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应的强 度。
二、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1、利率 2、货币供应量
三、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运用 (二)再贴现率的运用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一)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二)我国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1、再贴现率运用不多 2、公开市场业务不成熟 3、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频繁运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多重最终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3、货币政策近期中介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分别是什 么?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5、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如何描述的? 6、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如何描述的? 7、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8、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什么? 9、试述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 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基本上与 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国际收支平衡
(二)双重目标
稳定币值 经济增长
第12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效应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 弄懂什么是货币政策 理解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了解什么是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了解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理解货币政策效应 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