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ppt课件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ppt课件

•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凭 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 备率。
• (1)政策效果——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 供给;限制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上调时可冻结超额准备金。
• (2)局限性——效果过于猛烈;具有固定 化倾向;难以精确实现政策目标。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7
• 2、再贴现政策——通过影响贴现贷款来影 响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
• (1)政策内容——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 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 (2)政策效果——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 本;告示效应。
• (3)局限性——中央银行缺乏主动权;效 果难以确定;不易过于频繁调整。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8
•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 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还有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中央银行 的再贷款利率;
• 3.公开市场政策:在公开市场中卖出有证 券和外汇资产。
• (请同学们说明每个工具通过如何运作最 终达到目的。)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0
•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某些特殊领域的 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
• 1、消费者信用控制 • (1)规定分期付款的首期最低金额 • (2)规定用消费信贷购买商品的最长期限 •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如证券保证金率 • 3、不动产信用控制——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2
•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
• 1、广义的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包括政府、 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 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 2、狭义的货币政策定义——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 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 政策的目标、工具、中介指标、传导机制等内容; 货币当局是如何调节货币供给量的。
• [重点与难点] • 1、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 2、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特点及传导 •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选择
放款的限制措施
• 4、优惠利率——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 业所采取的鼓励措施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1
• 三、直接信用控制——从质和量两方面,以行政 命令或其它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 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 1、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如美国的Q条例
• 2、信用配额——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进行 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3
“Q条例”弊端
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60年代之后, 这一条例的弊端暴露出来。依据当时的情形,美 国通货膨胀率曾一度高达20%,而“Q条例”执 行的结果是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这一方 面使银行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另一 方面,银行的吸存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以致存款 性金融机构的生存岌岌可危。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度。后来,“Q条 例”变成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代名词。
1929年之后美国经历了一场经济大萧条。金融市场随之也 开始了一个管制时期,并同时颁布了“Q条例”,为存款 利率规定了上限机制。
“Q条例”的实施,对20世纪30年代维持和恢复金融秩序、 40至50年代初美国政府低成本筹措战争资金、战后美国经 济的迅速恢复,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5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金融当局原先一直 确认为“稳定币值、发展经济”。
•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里明确规定为 “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在 “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 主次之分。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6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1)优越性——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可进 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调整;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 位;规模和方向可灵活安排。
• (2)政策实施的条件——对中央银行的实力要求; 对金融市场的要求;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9
思考题:如何用这三大工具来控制 通胀?
• 1.准备金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 2.再贴现政策:提高再贴现率。中国的话,
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进行金融创新,货币 市场基金、CD等也应运而生。
这些创新规避掉银行存款的许多限制,又保留了
银行存款的许多特性。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具备
了活期存款的许多特征,可以提现,可以转账结
算,甚至可以转入资本市场的其他基金。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4
“Q条例”的废除
•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Q条例”已经形 同虚设,因为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多种金融 工具在保留银行存款特点的同时,已经成功地绕 开了最高存款利率的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这种 “绕行”并没有影响经济秩序。因此人们认为, 严格的金融管制只能降低金融运行的效率,市场 开始对金融管制政策“逼宫”。
•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 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之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 差的状态。
Hale Waihona Puke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 为:
• 第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第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矛 盾;
• 第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 的矛盾。
• 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限制信用扩张 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
• 4、直接干预——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 款范围等加以干预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12
“Q条例”
• 所谓“Q条例”,即第Q项条例。美联储按照字母顺序排 出了一系列条例,如第一项为A项条例。对存款利率进行 管制的规则正好是Q项。
该条例规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
• (1)政策目标
• (2)政策工具
• (3)政策效果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3
•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 各国货币政策制定实施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一般有:
• 第一,物价稳定。即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般物价 水平相对稳定;
• 第二,充分就业。即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者 均能较易寻到适当工作;
• 第三,经济增长。即由生产资源充分利用引致以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诸指标衡量的增长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