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邵瑞庆第三版)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邵瑞庆第三版)第二章
四、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 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 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 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 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 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凡在本期收到和支付的现款,不论收入和费 用是否发生在本期,均做为本期的收入和费 用
第二节 会计基础(3)
权责发生制
➢ 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进行认定和 归属,并与有关资产或债务一起记录为该期 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费用有关 的现款是什么时间收到或支付
第二节 会计基础(4)
权责发生制
➢ 资产的计价 ➢ 收益的确定
会计计量的标准
➢ 计量属性 ➢ 计量单位 ➢ 计量尺度
二、会计计量(3)
计量属性是指计量的会计要素的特征或外 在表现形式
➢ 历史成本 ➢ 重置成本 ➢ 可变现净值 ➢ 现值 ➢ 公允价值
二、会计计量(4)
计量单位是指以何种货币形式作为会计计 量的单位
➢ 名义货币单位 ➢ 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
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节 会计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货币计量
4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分期
3
2
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假设(1)
会计主体假设
➢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
➢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是企
➢ 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的时间 基础
➢ 会计确认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 初始确认 ✓ 再确认
二、会计计量(1)
会计计量
➢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在会计确认定性的前提 下,对各个会计要素进行量化的过程
➢ 具体的会计计量涉及会计计量的对象与会计 计量的标准
二、会计计量(2)
会计计量的对象
会计核算需要确定一定的假设条件来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以及计量方 式和方法所作的设定。会计的基本假设包 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 计量等四项
本章要点概览(2)
会计核算需要确定基准,企业以权责发生 制为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是 指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进行认 定和归属,并与有关资产或债务一起记录 为该期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
记账本位币
➢ 记账本位币是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基本货币 单位
➢ 我国境内应以人民币是做为记账本位币 ➢ 有外币收支的企业,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
记账本位币,但向我国有关方面报送财务会 计报告时必须折算为人民币来反映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以什么为标志作为确认 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权责发生制
二、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帐户
编制财务报表 财产清查
会计核 算方法
复式记账
填制与审核 会计凭证
成本计算
登记账簿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 类核算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业务,都以 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互联系的账户中的一种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资产 ➢ 经营性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属于企业的资
产
六、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 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保证经济业务 的合法合理,登记入账的会计记录正确、 完整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 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 账簿中连续、完整与分门别类地记录和循 序地汇集计算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方 法
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是用 来连续、完整与分门别类地记录各项经济 业务的簿籍
二、会计计量(5)
计量尺度是以什么货币作为计量的手段
我国以人民币做为会计计量的尺度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
➢ 是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账户,对发生的经 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程序后可以进入会计 系统的信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在账簿中 进行记录的过程
会计记录的形式
➢ 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 ➢ 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
费用有关的现款是在什么期间收到或支付
本章要点概览(3)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依据会计信息 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必须符合 一定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 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 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本章要点概览(4)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过确认 、计量、记录、报告这一程序以及设置账 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 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等特定的方法来加工处理与提供信息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 2020年 10月1 0日星 期六下 午5时8 分5秒1 7:08: 0520. 10.10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 2020年 10月 下午5时 8分20 .10.10 17:08 Octob er 10,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2020年 10月1 0日星 期六5 时8分5 秒17:0 8:051 0 October 2020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做出时间规定
会计分期假设(1)
会计分期假设
➢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 报告
会计分期
➢ 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短于一个完 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分期(2)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月份,通常与日历 年度、季度、月份一致。
➢ 真实性 ➢ 可验证性 ➢ 中立性
二、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 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 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 预测价值 ➢ 反馈价值 ➢ 及时性
三、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 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构成,也可以 由几个法律主体构成
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核算规定了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 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持续经营
➢ 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 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 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阐述会计核算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会计的四项基本假 设;掌握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基 础;明确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八项质量要求;熟 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0 20.10 .10Sa turday , October 1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7:08: 0517: 08:05 17:08 10/10 /2020 5:08:05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0 17:08 :0517 :08Oc t-201 0-Oct- 20
➢ 本期权利的获得和义务的发生
➢ 收付实现制
➢ 本期现款(现金、银行存款)的收到和支出
第二节 会计基础(1)
判断收入、费用 的归属期的标准?
会计分期 本期 非本期
现款是否 收入费用是
收付
否发生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 会计基础(2)
收付实现制
➢ 以现款是否收到和支付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 费用的标准
业的一个部门
会计主体假设(2)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的意义
➢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确 认、计量和报告)的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 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 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假设(3)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 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 定成为法律主体
四、会计报告(1)
会计报告
➢ 是以簿记系统加工生成的信息为基础,按照 规定的要求进一步予以变换,形成具有一定 层次结构的会计信息,并采用表格和文字的 形式,将会计数据传送给信息使用者的过程
四、会计报告(2)
会计报告的功能
➢ 通过信息再加工,将簿记信息转化为报告信 息
➢ 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将会计信息输出 会计系统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阶段所发生 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 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来保 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方 法
财务会计报告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经过加工 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信息的书面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