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关于经济业务的类型
——基于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中的要素的分类
类型一:影响等 式双方要素,双 方同增,如例1 类型二:影响等 式双方要素,双 方同减,如例2
经济 经济 经济 业务 业务 业务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类型三:只影响 等式左方要素, 有增有减,如例3 类型四:只影响 等式右方要素, 有增有减,如例4
[例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如企业收 回前欠的购货款160 000元,存入银行。
(资产类账户) 借方 ××× (资产类账户) 借方 银行存款 (3) 160 000 贷方
应收账款
(3)
贷方 160 000
※ 本例为等式左方资产要素内部增减。 ※ 有些业务会表现为资产、费用要素之 间有增有减。如企业将购入的材料用于产 品生产。
使用权
所有权
所有权
但如果租赁期未满,设备款尚未付清,该设备的所 有权(法律形式)属于谁?能否将其确认为承租方的资产 (经济实质),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原值、折旧)?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方可按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账户及其结构 复式记账以账户为载体,利用账户 登记所发生的业务活动。因而,先研究 账户问题。 (一)账户的定义 所谓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 设立,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 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 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二、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1.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重要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 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 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2)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应用例示 [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如企 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50 000元 存入银行。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 实收资本 贷方 (1) 50 000 (资产类账户) 借方 银行存款 (1) 50 000 贷方
※ 权益既包括所有者权益,也包括债 权人权益(负债),本例指前者。 ※本例为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 ※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还有资产与 负债同增和资产与收入同增等情况。
★对资产类、费用类账户的含义

借 库存现金 贷 增加数 减少数 借 管理费用 贷 增加数 减少数
★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 和利润类账户的含义

借 应付账款 贷 减少数 增加数 借 实收资本贷 减少数 增加数 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 减少数 增加数 借 本年利润 贷 减少数 增加数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基本含义: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在账户中的登记方法。可分为如下两类: ①资产、费用类账户结构
资产与负债同增。如企业购入材料 货款未付。
(负债类账户) 借方 (资产类账户)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
Hale Waihona Puke 原 材 料 ×××贷方
资产与收入同增。如企业销售产品 收到货款。
(收入类账户) 借方 主营业务收入 贷方 借方 (资产类账户)
×××
银行存款 ×××
贷方
[例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如以银 行存款60 000元归还银行短期借款。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学习目标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 ◆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含义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 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 理设定。也称为会计假设。
空间范围
前提 条件
时间范围 记账时间
★会计科目一般由国家会计制度、准 则等统一规定。如“库存现金”、“银 行存款”、“原材料”和“固定资产” 等。按其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分为以下 六类。
销 售 费 用
(二)账户的结构与内容
★ 账户按反映的会计要素内容也分为六类。 ★ 账户的结构及组成内容如下:
结构1:名称 业务 登记 发生 业务 日期 凭证 种类 等 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余额
一、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含义 ★财务报告要素确认 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 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例]企业销售商品收到货款5 000元。 一方面会使收入要素增加;另一方面会 使资产要素增加。
确认:影响了 什么要素?
5 000元
5 000元 计量:要素 增减的量?
★财务报告要素计量 指采用一定的尺度确定会计要素的 增减变量。 [例]企业销售商品收到货款5 000元。 一方面会使收入增加5 000元;另一方面 会使资产增加5 000元。
收付实现制简介:在收入和费用的确 认上与权责发生制不同的另一种方法。 ★确认标准:实收实付 ★适用范围:事业单位等采用。
假定在5月实际收 到货款。全部计算 为5月份的收入。
3月实际付款,全 部计算为3月份的 费用。 ★ 收付实现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货币资金 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
第二节 财务报告要素 确认、计量的原则
2.设定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空间范围,解决了核 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和算账的问题。
(二)持续经营 1. 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持续经营为前提。
趋势1
趋势2
2.设定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时间范围,解决了财 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等问题。 如,有些费用需要在多个会计年度摊 销,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单式记账法简介 单式记账法是指只对每一项经济 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 录的记账方法。 如上例采用单式记账法登记为:
不予登记
单式记账 ★单式记 账法一般 只反映货 币资金及 债权债务 的增减变 动,对财 物、费用 等不设账 户核算。
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1.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 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不能全面、系统的反 映经济业务之间的来龙去脉; 2. 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必然联系, 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因此,单式记账法早已被复式记账法 所取代。
图3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应当负担但未支付款项的费用的确认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 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费用处理(见图4)。
图4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已经付款但当期 不应负担的费用的确认
2.设定意义 ◆ 解决了将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在 什么时间入账的问题。 ◆ 合理的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 用和经营成果。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 为提供产品期间(4、5、 6三个月)的收入
图2 权责发生制对不属于当期收入但已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 ①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 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 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见图3);
由于使用借款,3~8月各 月都应承担利息费用
虽然实际付款,但没 有承担费用的义务
(四)账户能够提供的信息指标
库存现金
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的定义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 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 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联 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 法。
[例]某企业用其银行存款1 000元购 买原材料。 采用复式记账法应做如下登记。
摘要:对会计 事项的说明 增加额及减少额
结构2: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简化形式 1.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中用来登记有关增减变动数据 的那的部分。结构上分为左右两方。一 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登记减少数。
账户基本结构
2.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形式——T形账户
左方
账户名称
右方
◆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相对的另 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但哪一方登记增加 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在各类账户中是 有所区别的!下面会予以介绍。 ◆T形账户是教学中常用的账户形式。 其登记方法参见下面图示。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1) 记账符号——“借”与“贷”。 ◆应与借款、贷款严格区别!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 少”;表示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符号含义的双重性: 每个符号既表示 “增加”,又表示“减 少”。对于反映不同会计要素所设置的六 类账户,其含义有特别界定。
(二)复式记账的优点 1.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 业务;(全面登记) 2.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 脉; (增减分明) 3.可以将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地 联结起来。(账户对应)
三、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 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方法的一种 ◆以“借”、“贷”作为其记账符号 作为记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记账符号, 用来表示“增加”或“减少”。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2.设定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货币 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 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五)权责发生制 1. 定义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确认会计主体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等的方法之一; ※ 另一种方法为收付实现制,但 不为企业所采用。 ◆ 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等的标准为: 应收应付。
会计 核算
计量手段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 1. 定义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 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
B 会 计 主 体 A 会 计 主 体 C 会 计 主 体 D 会 计 主 体
会计主体 很多,会 计首先要 明确是为 哪个主体 服务的!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 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 收入处理(见图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