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导言1、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李学勤等《中国古史导读》,文汇出版社,1991。

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朱天俊、陈宏夭《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6、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先秦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基本史料】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4、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5、孙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

16、李民《夏商史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17、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

19、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20、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

21、童书业《秦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22、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4、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2002。

25、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人民出版社,1982。

26、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1-3章,文物出版社,1984。

2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地图出版社,1982。

秦汉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基本史料】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3、[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4、[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5、[清]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

6、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9。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7、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9、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1、马非百《秦集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82。

12、王云度、张文立主编《秦帝国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3、曾延伟《两汉社会经济发展史初探》,北京出版社,1989。

14、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

15、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16、吴荣曾《先秦秦汉史论丛》,中华书局,1995。

17、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8、张维华《论汉武帝》,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4章,文物出版社,1984。

20、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地图出版社,1982。

魏晋南北朝部分(第七章至第九章)【基本史料】1、[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

2、[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5。

3、[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

4、[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

5、[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2。

6、[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

7、[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2。

8、[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9、[唐]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1971。

10、[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

11、[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

1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13、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中华书局,1965。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79。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至九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80。

7、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9、马植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1993。

10、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中华书局,1963。

11、韩国磐《南北朝经济史略》,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12、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89。

13、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

1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

15、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

16、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17、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

18、高敏《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人民出版社,1987。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5章,文物出版社,1984。

20、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四册,地图出版社,1990、1982。

隋唐五代部分(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基本史料】1、[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5。

2、[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4、[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

5、[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

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7、[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

8、王永兴《唐五代经济史料汇编校注》第一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7。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四册,人民出版社,1965。

3、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1982。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至十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新知识出版社,1955。

7、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

8、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

9、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2。

10、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0。

12、章群《唐史》全三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58、1980。

13、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5、沈起炜《隋唐史话》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1964。

16、乌廷玉《隋唐史话》,北京出版社,1984。

17、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

18、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77。

20、武金铭《中国隋唐五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

21、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2、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

23、赵文润主编《隋唐文化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4、徐连达《唐朝文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5、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1994。

26、周祖漠《隋唐五代文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58。

27、张奎元《中国隋唐五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1993。

28、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

29、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1979。

30、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

31、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1957。

33、唐长孺等编《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4、黄永年《唐代史事考辨》,联经出版公司,1998。

35、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1。

36、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6章,文物出版社,1984。

3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地图出版社,1982。

宋辽夏金元部分(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基本史料】1、[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