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法律程序

第十章 法律程序

达有权保持沉默、有权请律师, 因而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据此,最高法院推翻了州法院的判 决,米兰达被释放。这是程序法高于实体法的一个判例,如果在 刑事诉讼中,警方违反了程序,不管是犯罪嫌疑人是否真的有罪, 法院都会作出无罪的判决。 • 从此,美国警察便多了一项责任: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提醒他 们拥有两项权利:沉默的权利和请律师的权利。这就是著名的 “米兰达警告”(也叫米兰达忠告),美国警察衣袋里都装有一 张印有这一警告的小卡片。 • 多数美国人认为,米兰达规则对限制国家滥用权利、消除警察刑 讯逼供、保护公民合法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含义
• 法律程序 ≠ 正当程序 • 正当程序就是将程序正义作为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追 求而形成的法律程序。
二、法律程序的起源与发 展
•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起源于英国的自然正 义的理念,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扬与光大,
(一)思想源起(渊源)
• • • • • 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理念。 自然公正有两个基本要求: (1)任何人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 (2)双方的意见都应被公正得听取 程序正义和诉讼正义,最早起源于古老的“自然公正” 原则,而这一原则又起源于自然法的概念。在古罗马 法中,便流行着一条重要的公正的程序规则,即“人 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诉讼”,其中便蕴涵了裁判程序 必须公正的内容。

• 这个案件的审理程序是错误的,甚至是违法的, 因为存在着严重的刑讯逼供现象;结果是不幸 的,因为一个无辜的警察被自己的同事屈打成 招,编造了“杀害自己妻子”的事实,并被判 处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真凶落网,杜 培武得以昭雪之时,他已经以一个杀人犯的身 份在监狱中服刑两年之久。 • 本案在取证上是不正义的,在结果上同样也是 不正义的,而结果的不正义恰恰来自于取证的 不正义。
二、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 的调整方式
(一)抑制
• 通过程序的时间、空间要素来克服和防 止法律行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二)分工
• 法律程序通过时空要素实现程序角色分 配。如在诉讼程序中,审判者与陪审人 员、辩护人、公诉人等各司其职,避免 越俎代庖。通过分工决定权的分散来限 制恣意。
(三)缓解
• 现实中争议当事人的紧张情绪,在程序 中容易得到缓解,并较好地起到宣泄。
• 在古希腊传说中:“天庭上的众神失和了,世界处于 灾难的边缘。谁来调解仲裁?血气方刚的容易受水仙 女的勾引,老于世故的却不敢对权势直言。天上地下 找遍了,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天帝身旁站起一 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出一条手巾,绑在自己眼睛上, 说‘我来!’众神一看,不得不点头同意:她既然蒙 了眼睛,看不见纷争者的面貌、身份,也就不会受他 们的利诱,不必怕他的权势。” • 正义蒙眼布缘于基督教传统的对人类的罪恶性和堕落 性的“幽暗意识”,以及权力所带有的无法消解的恶 性,即便是执掌司法权柄的正义女神,也免不了受利 益诱惑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就必 须要给正义女神蒙上遮眼布。
正义正义女神蒙眼展现良知、理性、 独立的司法品格
• 正义女神蒙眼昭示的是良知。蒙眼布遮住裁判者的视线,去除了 对权势的畏惧,利益的诱惑,只见“一般”的人,而不见形形色 色的“具体”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展现的正是对司法良知 的坚守。 • 正义女神蒙眼昭示的是理性。蒙眼布遮住裁判者的视线,消除 “用眼睛直视”的偏见和傲慢,克服自身情绪化所带来的消极影 响:“用心灵观察”,彰显了司法的理智之光。 • 正义女神蒙眼昭示的是独立。蒙眼布遮住裁判者的视线,与外界 在空间上和思想上形成距离,阻断了外界的联系和干扰,在相对 超脱的姿态下,根据法律精神和原则独立地思考,独立地作出判 断。现实中,司法者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权力、人情以及“民意” 呼声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无时无处地受到来自人性中趋利 避害的牵制。这更加需要司法者坚守独立,既不能被民意所裹挟, 也不能被利益所左右,而是以法律精神、理性判断引导民众。
(四)导向
• 法律程序通过时空要素为法律行为提供 一种方向性的指向与大致的框架,指导 程序中的各个角色如何开展行动。
(五)感染
• 使主体无意识地服从程序的安排。 • 尽管没有强制的压力,但程序能够使人的情绪、 情感自然地受到影响,并不知不觉地遵循相应 的行为模式。 • 如公正严明的程序促使当事人或证人做出诚实 的供述或证明;回避的程序无形中使当事人对 判决结果产生信心等等。甚至有时庄严的法庭 气氛会给人以油然而生的信心或威慑。
看得见的正义
• 在英国1924年的国王诉苏塞克斯法官案中, 治安法官们在休庭合议时,有一名兼职的法庭 职员参与了讨论,而该职员是一个与该案诉讼 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律师。因此,治安法官所作 出的判决被宣布无效。对此,大法官休厄特勋 爵评论道:“公平的实现本身是不够的。公平 必须公开地、在毫无疑问地被人们所能看见的 情况下实现。” 即,“看得见的公正”
正义(忒弥斯)女神的蒙 眼布
• 正义女神为何蒙上双眼?既然是代表着 公平正义,那么怎么能够把双眼给蒙住, 而不明辩是非,不明察秋毫呢?
• 古罗马人认为,警察是警察,法官是法 官,前者要睁大眼睛,而后者是裁判, 闭上眼睛就不会先入为主,平心静气才 能不偏不倚,准确判断是非。
正义蒙眼布缘于基督教传统的对人类 的罪恶性和堕落性的“幽暗意识”
现代程序理念
• 现代程序理念强调法律程序不再是实体法律规范的附 庸或辅助手段,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范畴。一方 面,对法律程序的评价可以独立于对实体或者结果的 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对话的正当过程达成合 意及共识、确保判断和决定不偏不倚、容许价值多元 主义等。 • 现代程序理念反对把国家的实质性平衡和游移不定的 群众舆论对结果的主观评价,更拒绝把实质正义置于 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之上,从而赋予实体规范以优越 性。“正是那种打着实质正义的旗号、占领了所谓道 德高地的意识形态语言编码最容易导致人们发言能力 的非对称化。这样的特定价值观一旦获得超越于程序 性要件的话语霸权,势必使整个公共性话语空间逐步 变得一锤定音、雅雀无声。”
杜培武案
• 998年7月,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警察杜培武被 警方认定涉嫌故意杀人而受到刑事拘留,随后被检察 机关批准逮捕。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杜培武杀害了 王晓湘(杜的妻子)和王俊波(昆明市路南县公安局副局 长),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以故意杀人罪 判处杜培武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杜培武喊冤,律师提出无罪辩护,并指出审讯过程存 在严重的刑讯逼供。 • 该案上诉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死缓。 • 杜服刑期间,警方在破获一个杀人集团时发现了该案 真凶。省高院再审宣告杜培武无罪,2000年7月,被 关押和服刑两年多的杜培武重获自由。
鳄鱼审判
• 在19世纪,一位英国探险家在热带非洲的一个部落村 庄里目睹了一幕“鳄鱼审判”的场面。这个村子里的 人们相信鳄鱼是万能上帝的化身,于是每年举行两次 “鳄鱼审判”,审判日定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因为 人们相信在春分和秋分时,鳄鱼的智慧达到一个最佳 状态。如果某个村民被指控犯了罪,他就被绑在湖岸 边树着的一个木桩上。到了晚上,一条大鳄鱼爬上岸 来,如果吃掉了这个村民,就说明他的确是有罪的。 在民事案件中,争议双方当事人分别被绑在木桩上, 两个木桩间隔5米远。如果哪个人被鳄鱼吃掉了,他也 就输了这场官司。 • 机会均等、地位中立(不带偏见)
上帝审判亚当和夏娃
• 在圣经里的一出故事——上帝审判亚当和夏娃,有人把它作为人 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审判,最早的一次听证会。 • 亚当和夏娃作为上帝造世的结果,受一条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 的果子(禁果),于是有了原罪,在基督教的宗教视野里,成了 所有人类历史的逻辑起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上帝在处 置亚当和夏娃之前,举行了一场听证会,问亚当是否吃了果子, 亚当说吃了;上帝又问,谁劝诱你的,蛇劝诱的;然后问夏娃吃 了没有。 • 上帝在处罚亚当和夏娃之前听取了双方的陈述,给了他们申辩的 机会。 • 这可以视为程序正义的渊源。对任何人施加惩罚的时候,都应当 给予其陈述的机会。
2、类别
• • • • • 立法程序 司法程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行政程序 监督程序 其他法律行为程序 ,如调解、仲裁程序等。
• 根据对法律程序的价值评价分为正当程序和非正当程 序。
二、法律程序的构成要素
(一)时间要素
• 时间要素包括时序和时限。 • 时序是法律行为的先后顺序,时限是法律行为所占的 时间的长短。 • 行政处罚法第31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 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 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 第32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 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 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 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 告知-听取-复核-采纳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威廉· 道格拉斯语录
• “权利法案的大多数规定都是程序性条款。这 一事实决不是无意义的。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 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
美国著名大法官F· 福兰克弗特 语录
• “自由的历史基本上是奉行程序保障的历 史。”
米兰达规则
• “你有权保持沉默,现在你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在审判中用作不
佘祥林案
• 1994年1月2日,佘妻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 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同年4月28日,佘祥林 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 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佘提出上诉。湖 北省高级法院作出裁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 重审。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 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05年 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4月13日, 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
法理学
第十章 法律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