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1: 1)。
③ 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aaBBdd AAbbDD
练习5答案:1)红花矮茎籽粒饱满
2)① 白花矮茎籽粒饱满纯合子
F1表现型红花高茎籽1)3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验证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 X 染色体上, 可用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 杂交: ①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 ⇒在X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雌性有隐性,雄性中有显性 ⇒在常染色体上 分析本题,可用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验证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 位于 X 染色体上。如果下图杂交一为正交,根据后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可判 断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那么杂交二就为反交,根据后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可判断 A/a 也位于 X 染色体上。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该性状个体×正常隐性性状个体(类似测交) 结果结论:分两种情况 ㈠变异性状为显性, 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㈡变异性状为隐性 若后代只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有正常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5答案:(1)不抗病、抗病(2)若后代雌株全为不抗病,雄株全为抗病,则抗病性状为伴X遗传; 若后代雌雄中均有抗病与不抗病植株,则抗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练习6 方法步骤: 1.杂交方案:① 纯种白眼♀×♂纯种红眼; ② 纯种白眼♂×♀纯种红眼。 2.观察并统计①与②的F1的性状表现。 预期结果及结论: (1)若杂交组合①中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在杂交组合②中后代 全为红眼, 则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杂交组合①中后代全为白眼,在杂交组合②的F1中,雌性全为白眼, 雄性全为红眼, 则白眼对红眼是显性,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杂交组合①和杂交组合②中后代全为红眼,则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若杂交组合①和杂交组合②中后代全为白眼,则白眼对红眼是显性,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若F2 的性状分离比为3:1(或1:2:1),或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2)若F2 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该比例的变形,如9: [3+3] :1),或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 比为1:1:1:1(或该比例的变形,如1: [1+1] :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若分离比跟典型的比例相关而又不完全相符,则可能存在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或致死现象等情况。
专题七(4)
遗传实验设计分析
宁乡二中 宋文超
看清题意
妙红 格式不规范
1.方案: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可人
审题不清
格式不规范
鹏飞 缺乏常识
格式不对
烨韬
睁大眼睛,仔细审题
注意书写格式
例 1【答案】 (1)不能 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 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2)①绿色 ②都表现为绿色果皮 出现黄色果皮
[归纳总结] 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 X染色体 ⑴亲本皆为纯合体:选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个体交配。 ⑵亲本是野生型(或自然种群):选多对(或一雄多雌) 具有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交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袁文 不长记心 审题格式书写
妙红好多鱼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二、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判断(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假设待测个体为甲(显性) ,乙为隐性 1.测交:(动物或植物)将待测显性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则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 甲×乙→全甲(纯合) 甲×乙→甲:乙=1:1(杂合) 将待测显性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
练习2解答: 方案: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预测结果及分析: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 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练习3答案:方案: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及分析: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窄叶)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 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阔叶)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一、显隐性(完全显性)的判断(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1.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体:杂交法(定义法)
甲×乙→甲 甲×乙→乙 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乙为显性甲为隐性
2.若亲本未知类型
亲本是野生型(或自然种群)
方案一: P杂交 F1分别自交(同性状的多对个体杂交) 若F1只表现甲(或乙)性状,则甲(或乙)为显性 若F1甲、乙性状均出现,再F1分别自交,若甲(或乙)出现性状分离则甲(或乙) 为显性 方案二: P分别自交 F1 杂交 若甲(或乙)出现性状分离则甲(或乙)为显性 若甲、乙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再F1杂交,若后代为甲(乙)性状则甲(乙)为显性 注意:上述方法主要针对常染色体遗传,若是X染色体则用下面方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四、遗传定律的实验探究
1.如何验证一对相对性状(或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或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即遵守基因分离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本方法:先选具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1)测交或自交(动物则杂交)看是否符合相应的特殊比例 (2)单倍体育种(植物) (3)花粉鉴定(某些特殊植物) 2.探究某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还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基本方法:先选具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测交或自交(动物则杂交) 看F2 的性状分离比。
2.自交:(植物、尤其是两性花)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则为杂合子。
3.杂交:(动物)待测个体甲×多个同性状个体(结果同上)
4.单倍体育种:针对植物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方法二:用组合“雌显(杂合)×雄显(纯合)” 【XAXa×XAY(XAYA )】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性状。
结果结论:(1)若子代中的雌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此等位基因位于X、 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上; (2)若子代中的雌果蝇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果蝇出现性状分离, 则此等位基因位仅位于X染色体上。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练习 4 (1)显性突变 杂合子 用这头矮牛与多头正常母牛交配,如后代矮牛与正常牛呈1 : 1, 则矮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遗传图解见下图1
(2)用这头矮牛与多头正常母牛交配,如后代全部正常或正常牛多于矮牛, 则矮生是由于隐性矮生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的结果。遗传图解见 下图2、图3。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例6答案:(1)纯种; “截毛雌×刚毛雄” (2)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刚毛,雄性全部是截毛,说明是这 对等位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性个体全部是刚 毛,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的实验探究 (变异仅由环境引起还是环境引起基因变化导致) 总的思路:探究变异是否遗传,实质是探究变异个体的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是否改变, 也就是要检测变异个体的基因型。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看其后代的情况,如果是 遗传物质引起的,则该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如果是环境引起的,则该性状不能遗传 给后代。 基本方法: 1.利用该性状的多对个体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五、探究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还是在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方法一:用“雌隐×雄显”【 (aa) XaXa×XAY (AA、Aa) 】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性状。 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结果结论: (1)若后代雌雄个体全部都是显性性状,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aa×AA)。 (2)若后代雌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aa×Aa)。 (3)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部是隐性性状,说明一定是 X染色体遗传,(XaXa×XAY)。
3、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仅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一:用组合“雌隐×雄显(杂合)” 【XaXa(aa)×XAYa/ XaYA(Aa)】进行 杂交,观察分析F1性状。 结果结论:(1)若子代中的雌(或雄)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或雌)全部表 现为隐性性状则此等位基因位于X、 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 【XaXa ×XAYa (XaXa ×XaYA)】 (2)若后代雌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此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aa×A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