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大气的运动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大气圈的组成: 地球表层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低层大气 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1、大气圈的组成: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你可以绘出水平气压梯度 力吗?
1005pa
A 1010pa
D
A

C
B
三、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空风
摩擦力
按顺序依次是( )
A
B
C
D
综合练习
读左图,回答问题:
A
A2 A1
B2
C2 B C1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
B1
C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吸收)、(反射)、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气流 天气 与人类关系
对流运 复杂 动显著 多变
最密切
水平
高空飞行、地
运动 晴朗 球生命的保护伞
反射无线电 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光谱包括:r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光和无线电波,波长依次增加。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 散射 —选择性 反射 —无选择性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 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高 电离层80—500km 层
大 气
平流层
臭氧层
50km
对流层
12km
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
大气 分层
划分 范围
对流层 0-12km
平流层 12-50km
高层 大气
50—
气温 递减
递增
主要特征
C.大气环流
D.季风环流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B )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基础练习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C.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主要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 成分 洁
O2
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 气 次要
成分
CO2 O3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 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低压 ——单圈环流
90N
高压
60N
30N
高压
低压
0
这种热力环流能否维持?
假设条件:1、地表均匀 2、地球不公转 3、地球自 转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锋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合作探究1
高空风 近地风
(h p a) 1000 1002
1004
F摩
1006
1008
1010
F梯 V风
F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①④ ③②
①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 力 ②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
③___摩__擦__力____
④____风__向_____
(h p a) 1000
1002
1004
1006
F

1008 F梯
F
F

F

V风

F

F偏 F偏 F偏
F偏
F偏
1010
F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 风速。
二、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四、气压带和风带
1、大气环流
含义: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叫做大气环流。
作用: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并对各地的天 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2、形成
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公转 3、地球不自转
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是高低纬 之间的受热不均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C
A
B
低压
高压
C 冷
高压
低压
A 热
低压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3、案例:海风和陆风


冷 暖
3、案例—城市风
郊区
市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基础练习
1.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 )
A.热力环流
B.三圈环流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吸收 散射


射向宇宙空间
气 辐
大气上界
射 大气
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
应用
1.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
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是动力原 因形成的。
基础练习
4.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 陆地,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行方向,则甲、乙、 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丙>乙>甲>丁
基础练习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A )
6.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是先有气流的水平运动 然后才有气流的垂直运动。( B )
却吸收得很少
)。
3.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 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平常所说的风。
(一)热力环流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形式。
2、成因:
(一)热力环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