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出示神舟十号发射升空的视频。

向学生提出问题:神舟十号距离地面的飞行高度大约343公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神舟十号有没有飞出大气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第一课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5及36页第一段,参照35页表2-2-1,分析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并完成幻灯片的相关表格。

生:(读图文,分析)
学生回答表格的问题,教师边播放幻灯片的文字,边讲解。

并影响到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

出示探究题:举例说明人为活动对大气成分有怎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展示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学生参照37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7页2-5小节。

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每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3、每层的空气运动有何特点?
4、每层的天气变化有何特点?
降至—180°C以下,而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得多,原因何在?好,接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

阅读教材36-37页“大气的受热过程”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什么?
2、地面辐射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是长波辐射?
3、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对地面辐射起吸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什么?
5、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6、综上所述,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回答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答案,接下来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深入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收作用外线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层气
温随
海拔
升高
而上
升。

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
碳吸收红外线

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
无选择性,反射
光呈白色
阴雨
天无
阳光

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朝霞
和晚

学生回答有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答案,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深入讲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句话概括其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
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
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
产生地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
外光部分。

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
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主
要直接热源。

(3)、大气返大地:大气增温后,
向外辐射能量,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地面,这部分称作大气逆辐射。

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习题巩固) 1、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全国雾霾平均日数4.4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1月份北京雾霾日数多达26天,仅有5天不是雾霾日。

结合材料一,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雾霾天气对北京气温的影响2、仅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如月球明显?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点巩固。

【板书设计】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 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 【随堂练习】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
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大气圈与大气、气候》
授课教师:王宜涛 单位:泗水县实验中学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2014年职称晋升展示课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