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铁路集装箱运输建立在
铁路这一运输方式的基础之上,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铁路运营体制、管理模式以及技术
水平的制约。 本文讲述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一、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分析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是对传统的单件货物运输的一次重要革命。
这种运输方式由于其货物损耗小、运输效率高、便于“门到门”、方便多式联运等特点,而得到
人们的普遍采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铁路集装箱运输建
立在铁路这一运输方式的基础之上,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铁路运营体制、管理模式以及
技术水平的制约。
1、我国铁路受传统经济模式影响太深,“铁老大”自居的心态对运输业影响深重。由于历
史原因形成的政企不分、独家经营,使得铁路运输缺乏危机感、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从
而导致自身管理的滞后和发展方向的模糊,导致铁路运输企业在与其他运输方式在竞争中处
于不利地位。
2、铁路行业的计划管理模式现状,决定了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管理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
模式。带来的重生产、轻经营,生产与经营脱节;重投入、轻产出,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集装
箱运输的指标考核标准单一,有关部门缺乏足够重视和相关的约束机制及良好的收益分析。
3、典型的垂直职能结构严重地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这种基于严格职能分工和等
级制的组织结构,造成了管理特权和职责界限,很难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输服务。铁路集装
箱运输企业既不能很好地参与多式联运,保证整个运输链的完整性,也没有充足的货源,更不
能向社会提供完整的运输产品,因而自身的绩效很差。同时,行政性的组织结构使其缺乏市场
反应能力,这一缺陷直接决定了铁路集装箱的运输服务不能够完全走向市场,与其他运输方
式产生脱节,客户服务及跟踪调查做得不够,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
一是运输设备不完善,现代化水平较低。装卸的专用设备、专用车辆和办理场站的设置
欠缺。专用设备欠缺降低了装卸速度和效率,造成了标准箱及现有装卸机械的严重损坏,使运
输成本提高。专用平车明显不足及集装箱场站分布不合理,大城市过剩,小城市不足。集装箱
专用车底配备不足,集装箱装卸设备吨位小。二是箱形结构和数量不合理。我国铁路集装箱
主要有1t、10t铁路集装箱,以小型箱为主且积压严重,国际上通用集装箱20ft、40ft所占比
例不大,制约了集装箱资源的合理配置。箱型结构单一,特别是大型集装箱空缺,标准化水平较
低,制约了我国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开展多式联运特别是国际多式联运。专用集装箱品种不
够丰富,不能满足高质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需求。
2、主要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及运输时限不能保证
铁路集装箱运输由于受到季节上的波动性和地域上的不平衡性的影响,而且运输的多
为高附加值货物,所以对运输的实效性要求很高,而且目前铁路集装箱主要通道运输能力紧
张,不能确保货物的运输时限。铁路集装箱运量主要集中的京广、京九、京沪、京哈、浙赣、
陇海几条干线的能力利用率都在85%以上,这大大制约了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准时目标的
实现。
3、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低,影响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化运输的发展方向,具有许多优势,如减少货物损耗、缩短货物在途
时间和货物资金占用、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社会资源。作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的铁路运输,
如何做好铁路集装箱运输极为重要。然而,从我国情况看,由于铁路总体运输能力的紧张,专业
运输组织工作的不到位,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多数依托各自属地所在的铁路局,运输规模小,运
输货源的相对分散和竞争等原因,导致铁路集装箱运输生产效率较低,集装箱周转时间长,空
箱调运增多。大量空箱调运的存在,产生了不利于集装箱公司发展的无效,影响了铁路集装箱
运输的发展。
4、对适箱货物认识有偏差,运量不足
由于我国铁路存在整车、零担、集装箱三种运输种类,随着对货物运输效率和质量要求
提高,许多零担货物中适箱货物转向集装箱运输,但是将整车货物纳入集装箱运输还很少,这
样就从货源上限制了集装箱的运量。实际上铁路集装箱的运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传统
的大宗货物如食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粮食等可以采用集装箱进行运输,并且高价值的产
品如家电、烟草等也可纳入铁路集装箱运输。
5、运输组织方式陈旧,未能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由于铁路集装箱车站分布广泛
不集中,造成集装箱班列、专列、双层列车在货源的组织方面受到了限制。虽然在部分线路
上开行了集装箱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以及双集装箱班列,但由于普及程度不高,并且存在着
不能保证运到期限的情况。同时由于管理体制及设备等原因,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还不够
紧密,也不得不在港口二次拆箱,没有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特点,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全程整
体优化。同时,我国铁路集装箱与普通货物混编并进行技术作业,中转环节多、在途时间长、
送达速度低。
三、加快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对策
1、加大投入,提高铁路集装箱现有技术装备水平
面对我国铁路集装箱技术装备现状,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提高铁路集装箱现有技术装备
水平。一是针对铁路集装箱专用车种数量少,发展速度相对慢,集装箱型分布偏的现状,采取措
施,加快专用车种和集装箱型的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非国际通用集装箱型的淘汰力度和新箱
更新,尽快适应国际、国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求,
二是加快铁路集装箱专业站点网络的建设,改变现有铁路运输管理组织体系的经营模
式,使其专业运输业务分离出来,有利于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正常开展。要加快集装箱中心站建
设和装备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实行集装箱运输集中办理。通过新建、改造现有集装箱办理站,
形成点、线、网相互协调、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功能完善、能力强大的铁路集装箱
运输网络。
2、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网络,构建集装箱运输通道
集装箱运输多为高附加值货物,对实效性的要求很高。必须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实现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运,形成覆盖全国
的大能力货运网络,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
其中客运专线1.2万公里,这标志着我国铁路网不仅有大的扩展,线路标准和水平有质的飞
跃。遍及全国发达的运输网络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国家宏观调控,
优化资源配置和科学组织管理,使铁路及其他几种运输方式从单纯竞争转向协作,实现运输
全过程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从而建立起快速、顺畅的集装箱运输通道,真正实现货物的“门到
门”运输。
3、提高铁路集装箱信息化水平
目前铁路办理站获得的信息有限,重箱积压较多,空箱回运又不及时,这严重影响了铁路
集装箱的运输速度。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集装箱堆场自动化
管理,使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集装箱所有人和托运人等能够通过堆场的电子
网络系统,随时掌握集装箱的动态,如集装箱的搬运、保养、修理等处理过程和发生的每一笔
费用。铁路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服务水平得到改善。
4、提高标准化水平,实现多式联运
所谓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就是对于很多专门物资的运输,集装箱的采用慢慢会趋于一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合作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专门物资的集装箱运输将按
其特点而逐渐趋于一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符合国际标准的集装箱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
定公布了国际集装箱标准,海运集装箱基本采用了这种箱型。铁路集装箱每年的运输量不及
海运的10%,加强铁海联运可以大大增加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业务量,促进集装箱运输服务质
量的不断提高。
5、革新管理体制,不断推出新型运输产品
健全企业制度,真正实现铁路企业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
企业转型。简化货运计划办理手续,协调各部门使整个运输过程顺畅。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
革取得新突破。为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求,2003年底,铁道部对全部集装箱运输资源进行优
化整合,组建了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专业运输市场主
体。公司依托铁路网络优势,对集装箱运输实行专业化规模经营,以集装箱运输、仓储和配送
为核心的物流服务得到较大发展。
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在主要物流集散地开行集装箱五定班列、专列和双层集装箱列车,
使得货物快速流通。成功开发了牛奶、轿车集装箱班列。大力组织和创新集装箱班列,在始
发和终到站间直通运输,努力打造送达速度快捷、运到时限确定、途中信息可知、运输价格
透明、服务承诺保证、违约赔付损失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