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用线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管理薄弱。
由于多数专用线隶属于路外企业, 管理人员未受过铁路
货运技术的系统培训, 对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淡薄, 检查交接
不认真 , 捆绑加固材料不符合规定等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所装货物超载、偏载、偏重、装载加固不良和车门关闭不良、
着火煤上车等现象时有发生。
轻则增大停时、延误车辆周转 ,重则给铁路运输带来不可预测的事故隐患。
( 2) 检查交接漏洞多。
有许多情况检查交接时无法发现。
如依据定量漏斗或轨道衡
确定货物重量, 不可能车车过衡复检; 依据量尺划线确定货
物重量 , 检查交接时无法精确复测等。
( 3) 专用线共用使管理和安全更困难和复杂。
开展专用线共用, 无疑是可充分利用专用线设备的富余能力,缓解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解决铁路货场设备能力不足的
好途径 , 但由于共用工作改变了过去只办理本单位经营范围
内到达的原材料、发送的产成品的状况, 对共用货物的性质、
特点及装载加固要求不熟悉, 常出现货物装卸不畅、货车积
压、停时增大的现象, 使得专用线管理与铁路货物运输安全
这一特殊的关系又增加了更为复杂的内容。
2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形
成, 必须搞好专用线的管理, 以适应形势的发
展。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 必须深入研究科学的管
理方法 , 以安全为目标、以强化货物装载质量为
重点 , 优化专用线共用组织, 实行专用线管理规
范化、科学化、货场化。
( 1) 理顺关系 , 统一认识 , 提高工作质量。
统一思想 , 明确必
须由铁路货运部门来加强进行
专用线安全运输的管理, 专用线管理必须以抓安全运输为重
点, 并提出了铁路货运部门加强专用线安全运输管理的具体
措施和考核办法。
( 2) 从《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协议》的签订、审核工作入
手, 突出安全管理内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重新制订协
议 , 规范协议签订、审核、批准工作程序 , 明确专用线单位的货物办理范围和路、企双方的责任、义务及检查交接、装
卸作业、安全措施、费用清算、专用线共用等内容, 并增加
了责任划分、违约责任、解决协议纠纷方式等内容 , 规范了协议签订主体的资格 , 堵塞了协议中可能出现的法律漏洞。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 , 明确《路产专用线租用合同》、《企业自备车过轨合同》、《专用线运输协议》、《专用线安全协议》、《专用线共用协议》的签订关系 , 规定专用线《运输协议》和《安全协议》必须同时办理 , 未签订《运输协议》的专用线单位不得办理铁路货物运输业务。
( 3) 整顿专用线共用, 争取货源回归货场。
严格专用线共用的管理, 坚持以安全运输为中
心, 因地、因线、因货制宜 , 本着“先站内、后站外、先路
内、后路外、先机械、后人力”的原则 , 对共用单位进行严格审
核 , 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对符合共用条件的专用
线单位、共用单位和共用范围, 经铁路分局审核后 , 由铁路
局批准 ,报铁道部公布。
对不符合条件的 , 既说明原因 ,又提出具体的建议 , 并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使专用线共用纳入
良性循环的轨道。
同时加强货运营销工作, 牢固树立“人民
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强化服务意识, 使货主在货场办理货
物运输感到满意和放心, 争取货源回归货场。
( 4) 强化培训 , 提高企业运输员素质。
专用线货运员从思想好、业务精的货运员中挑选, 经
全面考核后持证上岗; 同时加强企业运输员铁路规章制度的
学习和培训 , 并按岗位定期进行
考核 , 考核内容和成绩填记在《企业运输员持证上岗培训考核情况表》内, 铁路分局对考核合格者 , 颁发“企业运输员上岗合格证”,持证上岗。
切实提高路企双方专用线人员的业务素
质和企业内部装车质量的自检自控能力。
( 5) 加强基础管理 , 把好装车质量关。
针对管内专用线货物运输的特点, 对专用线实行货场化管理, 将管理、安全好的专用线树立为“示范样板” ,并在全铁路分局推广。
建立路企定期联系制度,互通情况 , 分析、研究、解决在专用线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真正使专用线管理实现“安全、管理、设备”三
达标。
开展“装一辆重车、保一路平安”竞赛活动,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 使企业充分认识到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把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提到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形成路企双方共保安全的好局面。
( 6) 严格作业管理 , 压缩专用线货车停时。
为加快车辆周转 , 压缩专用线货车停时, 杜绝以车代库现象的出现, 对各专用线的装卸设备、劳力和线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重新规范各专用线的一批作业车数和作业时间, 实行节奖超罚 , 促进专用线单位加强装卸管理、缩短装卸时间、保证作业安全的管理意识。
( 7) 加强专业写实, 确保运输安全。
为确保专用线管理质量和装车质量, 分局货运分处成立专业写实队, 对管内专用线单位的作业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写实, 做到了将问题发现在装车点、解决在站内, 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起到
了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