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结构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
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学习、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三种教材,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给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化学新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表1、表2)。
表1 化学1 教材编写纲目比较表2 化学2教材编写纲目比较1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1.1整体设置教材的课程结构通过表1、表2我们看到,三种教材并未严格按课程标准的6个主题顺序进行编写,而是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化学1、化学2是高中学生必修内容,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在化学1、化学2的哪本书中先后出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会降低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二是这种整体设置教材结构的方式使编者编写教材时有很大的自由度,能编写出体现自己鲜明特色的教材。
三种教材在编写形式上,既有相对集中的课标主题内容,也有分散于各单元、章节的课标主题内容。
人教版化学1:课标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与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对应,并包含了课标化学1主题1“物质的量”的内容;课标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有关内容被分成三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分散系——胶体,酸、碱盐的电离,离子反应”,第三章主要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主要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的内容被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教材的各章之中。
化学2:课程编排体系基本与课标化学2的内容一致。
苏教版将课标的6个主题进行整体设置。
化学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20世纪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核素”;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分散系和胶体”;第三单元主要内容为“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该专题中有课标化学1的主题1、主题2的主要学习内容和主题3有关物质分类的内容,也有课标化学2主题1“元素、核素”的内容。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包含了课标化学1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课标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酸雨的防治”等内容。
化学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单元将“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晶体结构”三种概念整合在一起。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以实例介绍“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涉及课标化学1主题1、课标化学2主题3关于“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等内容。
山东科技版教材化学1与课标化学1相比内容顺序调整较大。
化学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二节,以观察钠的性质实验和研究氯气的性质为例,说明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揉合了课标化学1主题1、主题2、主题3的一些内容。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以课标化学1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为主,同时包含了课标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矿物自然资源的利用”、“酸雨的防治”等内容。
1.2 编写线索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人教版以“从实验学化学”开篇,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后沿着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和应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的线索安排教材内容,其线索与原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基本一致,相信人教版化学1、化学2教材在出第二版、第三版修订时会有较大的调整。
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引入高中化学,告诉学生“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从“物质的研究方法”、“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多角度阐述化学对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着重体现了“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对学生而言该教材有较高的可读性。
山东科技版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联想•质疑”、“交流•研讨”、“迁移•应用”等活动栏目,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设置一系列问题,创设问题学习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合作精神,同时形成结构化了的知识系统。
2 设置多种学习栏目,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种新教材都设置了多种学习栏目,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
使学生“经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探究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对信息进行加工”。
表3 三种教材的栏目设置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对上述栏目分类分析如下:表4 三种教材栏目分类分析我们也看到有的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过多或有意义相近的栏目,有的栏目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过少,可以考虑合并、裁减某些栏目,以充分发挥栏目的整体作用。
3 图文并茂,可读性大大增强三种教材都应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可读性大大增强。
表5 三种教材的插图统计和分类注:表中统计的是三种教材中有编号的插图,无编号及练习中的插图未统计在内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仪器等照片对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及操作,分析化学实验的现象,事后回忆有关化学实验过程及问题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能大大减轻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现象记忆的信息量。
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有关实验的插图较多,苏教版相对较少些。
化学发展史实、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成果和应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和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理论、模型、分类、归纳方面的插图,为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
表6 三种教材的表格统计和分类表格主要分为3类,一类是数据表,约占11%~15%,这类表格不用学生填写;第二类是实验记录和活动探究表(表6中的1、2、3项),约占63%~71%,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类表以学生填写为主;其余为归纳整理和习题练习中的表格约占7%~21%。
从表格的权重分析,表格在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和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东科技版在知识的归纳整理方面(含习题)应用了较多的表格,与“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的思想相一致。
大量图表的应用,增大了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信息量,对培养学生归纳、对比能力,内化知识体系,综合应用能力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注重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表7 三种版本教材的实验(实践活动)统计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在新授课讲解时安排的实验中,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而其新教材则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与探究活动也关系密切,很少有验证性的实验。
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设计课题。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学习活动过程。
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
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种教材中还安排了许多上网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角色扮演等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 几点思考与建议5.1 课标,是新一轮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根本。
三种教材由于编写线索、切入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教材的深度、广度也不相同,探究课题的设计方式和应用的素材也有差别。
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选用那种版本的教材,都不能仅以教材为本,切不可认为把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就是达到课标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