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复习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复习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专题复习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资源的匮乏B. 人口的众多C. 农奴制的阻碍D. 教育的落后()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A. 彼得一世B. 查理二世C. 亚历山大二世D. 拿破仑()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C. 农奴制的强化D. 政策调整()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解放农奴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 加强沙皇专制()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九下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殿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 英国伦敦 B.1775 北美来克星顿 C.1789 法国巴黎 D.1917 俄国彼得格勒()2.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 B.成立巴黎公社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建立苏联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工人赤卫队攻占冬宫 3:列宁清扫地球 4:1921-1925年粮食产量()3.列宁:十月革命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片注释:列宁扫除了保皇党、资产阶级、地主、教会、白卫军)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阿列克谢耶夫: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是等量齐观、并行不悖的,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

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道路)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恢复了国民经济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6.列宁: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实验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休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7.列宁告诫布尔什维克党员: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了进两步不妨先退一步。

为此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8.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连外国资本家也可以来苏维埃俄国淘金。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一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9.《凯歌悲壮》: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的出现是由于列宁政府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10.国家面临的危机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经济要求,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里评述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11.导致苏俄(苏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维埃推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2.列宁说:苏俄国内战争(1918—1921年)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现在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13.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B推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斯大林模式材料一: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1921年3月俄共代表大会决议材料二:1921——l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年份1921 1923 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 34.55 44.24(1)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答:政策:特点:作用:材料三: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暠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

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

在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

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2)我们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革命家:开拓者:(二)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模式()1.斯大林: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因此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燃料、金属为代表的重工业。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D.注重工农业比例均衡发展()2.《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1937年苏联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2: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6:畸形的国民经济()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苏联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苏联推行的独特实验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实行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5.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6.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7.当苏联每年把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工人们抱怨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的工作。

这段话突出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不在适应当时的国情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8.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

在此期间,130万苏联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军界、经济和艺术界不少精英被清肃。

大恐怖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B.新经济政策推行C.斯大林体制形成 D.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得逞()9.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评价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0.辩论会上论辩双方辩手的观点: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据此判断这是对什么政策利弊方面的辩论A.农奴制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D.斯大林模式()11.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做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效果 B.斯大林时期权力高度集中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2.丘吉尔: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能取得如此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D.创建斯大林模式()13.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4.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能体现现代化复杂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材料一:《俄罗斯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