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2019年3月20日(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1、(4分)下图表示某草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在种群数量特征中, ____________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2)豚草与其它植物相互争阳光、空间等资源,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个种间关系外你还知道什么种间关系,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调查结果表明,__________具有生存优势;(3)若豚草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在理想条件下,t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豚草的种群增长“_______”型曲线;2、(4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则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如果要调查其中某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
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增长模型呈__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3、(4分)某调查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下图是连续多年对该地某植物种群的研究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⑴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运用该方法调查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
⑵1~5年内该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增长。
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5~10年,λ变化的原因是____,该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______型。
该种群在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年,为避免该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
⑶若要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该面积内____。
调查表明该草原物种数量的变化关键是人为因素,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____。
4、(4分)鸭为杂食性水禽,取食昆虫、小动物和多种杂草。
为研究“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和蝗虫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1)从表分析,“稻鸭共作”能显著减少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杂草在稻田中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若最初有蝗虫500只,毎天增加2.5%,则10天后种群数量为N10=__________(写表达式)只。
(3)利用“稻鸭共作”防治虫寄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素捕杀雄虫来破坏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引入鸭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5、(4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只/m 2。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 、B 、C 三点,则控制在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二、 单选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6、(5分)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C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7、(5分)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 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 .小于81只B .大于81只C .小于161只D .大于161只 8、(5分)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B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C .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使水果保鲜D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9、(5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相比,后者是所有种群均具有的数量特征B .若某种群的密度在减少,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 .光照是导致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直接因素D .森林阶段是初始的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 10、(5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 .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 C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11、(5分)下列有关生物实验与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被捕捉一次的动物更难捕捉,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B .探索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进行预实验C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 .研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可用切除法、饲喂法等进行对照实验 12、(5分)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 .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 .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13、(5分)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14、(5分)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分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 都不会导致人死亡 B .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病因是婴儿缺乏 T 淋巴细胞 C .感染了 HIV 的妇女通过哺乳可将病毒传给婴儿 D .HIV 进入细胞后,其遗传物质整合到 DNA 中15、(5分)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的成果和必要条件,可分为单学科、多学科、全学科研究方法。
A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时,细胞核位于最底部的沉降物中B .用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C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可作为该种群密度实际值D .标志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重捕时间越长,最终所得数据越准确16、(5分)下列研究方法与目的不对应的是A.调查某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样方法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D.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取样器取样法17、(5分)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的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18、(5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B.乙仅是指土壤微生物C.丙1→丙2→丙3构成了一条食物链D.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19、(5分)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0、(5分)下列实例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①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螟(一种害虫)②某湖泊中的全部生物③某块杨树林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④护城河里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21、(5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从“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时将出现环境阻力C.一般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D.调查生态系统中种群及其数量的多少,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22、(5分)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鱼因污染死亡后,尸体腐烂导致污染加重,更多鱼类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的事例D.流经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23、(5分)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下丘脑可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内水盐平衡D.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是温度感觉中枢24、(5分)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方格内和压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25、(5分)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1、(4分)【答案】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随机取样年龄组成竞争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互利共生豚草 N t=N0λt S【解析】(1)由于是植物,因此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有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数量,求平均值;在种群数量特征中,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