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种群的特征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种群的特征


解析
答案
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 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 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数/只 50 50
标记数/只 50 10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28
22
32
18
以下对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跳蝻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解析
答案
(4)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 相关( √ ) 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 素有关,例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5)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增大( √ ) 解析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_迁__入__率―+―→ 种群密度 ←―-―_迁__出__率 ③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_直__接__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
答案
(3)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 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 比例 。 ②类型
出生率与 种群特征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类型
幼年个体数
_大__于__成年、
出生率_>_ 死亡率
老年个体数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XUE XI MU BIAO YU HE XIN SU YANG
1.阐释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实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培养实验方案的设计 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种群的概念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同__种__生__物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数量特征:_种__群__密__度__、_出__生__率和死亡率、_迁__入__率和迁出率、_年__龄__组__成__ 和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种__群__密__度__。
答案
归纳 提升
理解种群的关键
要素
特定时间、一定空间、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与物种的关系 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 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不具备个体的特征,如出生、死 与个体的关系 亡、迁入、迁出、年龄和性别。种群内部存在复杂的种
提示
3.标志重捕法两次捕捉间若有大量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会影响 结果吗? 提示 会,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 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提示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_新__产__生__或__死__亡__的个体数目占_该__种__群__个__体__总__数__的比率。
解析 一个校园中的全部白杨树是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A正确;
一条河里所有的鱼含有多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一座山上所有的鸟含多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
一块草地上的牛、羊及草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答案
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
C.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D.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
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2345
解析
答案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 能会越来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会越来 越小。
12345
解析
答案
4.(2019·福建南安一中检测)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和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很精确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答案
3.(2018·江苏包场高中高二检测)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 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提示
2.标志重捕法中,若动物标志物影响了其活动能力,使其更易捕捉到,则会对 结果造成误差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还有哪些情况会造成误差,结果偏大还 是偏小? 提示 会造成误差,结果偏小,因为该情况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数量 (m值)偏高,据公式:N=M—m·—n 可知,m偏大,则N值偏小。 其余会造成误差的情况有: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发现,结果偏大;标记 物易于脱落,结果偏大;动物受到惊吓,从而不易被重捕,结果偏大,等其他 情况。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12345
解析
答案
课时对点练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种群和种群密度
1.(2018·河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中的全部白杨树
B.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C.一座山上所有的鸟
D.一块草地上的牛、羊及草
↓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个__体__数__
↓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 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平__均__值__
答案
特别 提醒
选取样方的方法 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时,适宜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对象的总体分 布为长条形地块时,适宜用等距取样法。
4.标志重捕法 (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范围_大__、活动能力_强__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2)调查程序
12345
解析
答案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征都能 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种群的 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②计算公式:出生率/死亡率=
_出__生__/_死__亡__个__体__数__ ——_种_—_群_—_个_—_体_—_总_—_数_—_ —×100%
③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_出__生__率―+―→ 种群密度 ←―-―_死__亡__率
④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_直__接__因素。
答案
(2)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_迁__入__或__迁__出__的个体,占_该__种__群__个__体__总__数___的比率。 ②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 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样方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 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 的种群密度,然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年龄和性别无关
12345
解析
答案
5.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解析
答案
(4)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更适合用样方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 ) 解析 样方法调查对象宜选用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 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解析
答案
深化探究
SHEN HUA TAN JIU
1.该样方内的个体如何计数?
提示 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 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相邻两边及某 夹角上的个体。
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_较__小__,个体_较__大__的种群
(4)调查方法
_样__方__法__
估算法 _标__志__重__捕__法__
答案
3.样方法 (1)适用生物:适用于_植__物__或活动能力_弱__、活动范围_小__的动物,如_昆__虫__卵__、_ _蚜__虫__、__跳__蝻___等。 (2)调查程序 _随__机__选取若干个样方
内关系,如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等
2.种群密度的概念 (1)含义:指种群在_单__位__面__积__或__单__位__体__积__中的个体数。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数__量__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_数__量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