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1.1. 采用一系列的生产或质量控制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来确认在现行的生产工艺及控制方法条件下产出的产品其安全性、有效性、持续性及质量符合规定的水平。
1.2. 发现明显趋势,对产品作出正确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更好地改进。 1.3. 通过向药品监管部门上报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可使药品监管部门掌握企业的年度产品质量动态及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提高监管效率。
1.4. 通过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以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最新产品质量信息,还可以成为生产、质量、注册事务和不良反应监测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及提高。
1.5.寻找改进产品或降低成本的途径。 1.6.评估变更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2范围 产品质量回顾应包括本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委托生产及委托加工的产品。
3责任 参与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职责部门包括:质量部(QA、QC、生产技术部、物资部、研发部、设备部等部门。依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3.1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责 3.1.1督促企业按计划开展产品年度质量回顾; 3.1.2批准产品年度质量回顾报告; 3.1.3每年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委托生产或委托加工产品的年度质量回顾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2质量部QA的职责 3.2.1建立企业的产品质量回顾管理程序并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培训; 3.2.2负责制订产品年度回顾计划; 3.2.3协调产品年度回顾数据的收集; 3.2.4起草年度回顾报告; 3.2.5组织相关部门对报告的讨论; 3.2.6跟踪及评价报告中确定的纠正或/及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报告; 3.2.7产品质量回顾信息汇总、会议召集、报告的整理、评价、审批、汇报、分发及归档。
3.3质量部QC的职责 3.3.1产品的检验质量标准执行情况; 3.3.2产品QC放行/拒绝放行情况; 3.3.3产品相关的超标统计及分析; 3.3.4产品的稳定性情况及趋势分析和评价(包括持续稳定性及加速稳定性; 3.3.5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情况及趋势分析; 3.3.6产品及用于产品的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方法变更情况及变更后的评价; 3.3.7工艺用水情况及分析:包括检测结果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与水系统相关的异常情况及相应调查及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水源检测情况等;
3.3.8环境监测情况; 3.3.9产品涉及的检验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 3.3.10委托检验情况(如适用; 3.3.11其他必要的数据。 3.4生产技术部的职责 3.4.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情况及应对方法、改进和预防措施; 3.4.2产品的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以及包装材料的平衡或收率超出规定范围的调查;
3.4.3产品的收率、平衡统计及分析; 3.4.4产品成型过程控制情况统计及分析; 3.4.5产品涉及的生产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 3.4.6其他必要的数据。 3.5物资部的职责 3.5.1产品的原料、主要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质量情况统计、分析,原料(药物活性成分的供应商的变更情况和变更后评价;特别是新来源(应特别注明制造商的名称、地址;
3.5.2回顾产品涉及的委托生产(或委托加工的执行情况,相关技术协议的更新情况(如适用; 3.5.3其他有必要的数据。 3.6研发部的职责 3.6.1产品的处方、工艺规程及其变更情况、效果分析; 3.6.2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指标超标后采取的补救、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
3.6.3工艺验证情况(包括生产工艺及包装工艺; 3.6.4内控标准变更后的产品过程情况(如适用; 3.6.5产品原料(药物活性成分供应商变更后,新供应商供应的原料首次生产时的工艺验证情况总结;
3.6.6其他有必要的数据,如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及分析。 3.6.7产品报批注册情况; 3.6.8新产品监测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性或最佳使用情况等补充信息和产品相关的影响到GMP证书等方面的信息;
3.6.9产品的许可变更情况; 3.6.10市场上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和/或相似产品的注册信息及药监管理部门相关管理措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3.6.11不良反应报告/信息(该年度ADR的信息汇总,其中包括已经在说明书上体现的已知不良反应信息和在该年度发现、上报和/或处理的新的不良反应信息和严重不良反应的信息;
3.6.12其他有必要的数据。 3.7设备部的职责 3.7.1产品相关的生产用关键设备的变更、运行和验证情况、关键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
3.7.2产品涉及的生产区域的公用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处理系统、真空系统、工艺用气系统、工艺用水、无菌模拟实验等的变更、运行、验证情况;
3.7.3其他有必要的数据。 4内容 4.1质量回顾的时间: 4.1.1按年度:一般情况按年度进行质量回顾:如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 4.1.2按时间段: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按时间段进行质量回顾,如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
4.2质量回顾的内容: 4.2.1 基本情况概述 4.2.1.1 产品基本信息:品名、物料代码、规格、包装规格等 ● 对于按剂型、产品系列分类的多个产品同时进行的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应当对每个产品情况进行描述。如下图
● 对其中包含的停产产品应当分别列出,并描述停产原因;对产品年度生产批次少的产品可不列入产品年度质量回顾范围(如小于3批 ,但应该对其基础信息进行介绍;对产品采用不同生产线生产可在基本情况介绍中对生产线进行描述, 或者在产品生产情况列表中注明某一批产品采用的生产线。必要时可以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对于单个品种年度质量回顾,可在基本情况概述中列入产品注册质量标准变更信息、有效期变更信息等其它产品信息;也可以列表汇总产品主要质量状况,如总偏差率、总投诉率、返工批数、召回批数等。必要时可以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案例1: 以总产量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2.2 生产和质量控制情况分析评价 4.2.2.1 原辅料、包装材料批次、检验结果情况
204060802005200620072008 万盒 产品3产品2产品1 4.2.2.1.1 描述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购进情况、质量检验情况。 4.2.2.1.2 对于新供应商物料应重点叙述
4.2.2.1.3 可以对物料的缺陷投诉情况进行回顾,汇总投诉描述及处理方法,有无 拒收情况,并从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或者该物料是否影响本公司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2.2.2 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中间控制点、中间产品检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4.2.2.2.1
统计生产过程控制参数并分析,例混合粉水分、含量,片剂硬度、片厚 直径、片重、脆碎度、崩解时限,膏剂密度,收率等。
4.2.2.2.2 可以根据列表描述每项参数的范围,如水分:3.8%-5.2%,并考察其是 否在合格限度内,对不合格情况可进行详细描述。 对于重点项目应做趋势分析,如混合粉水分、含量、收率等。 产品-收率图(限度:95%~100% 案例2:某公司在对某新产品收率的回顾分析
分析: 90.0% 91.0%92.0% 93.0% 94.0% 95.0% 96.0%97.0%98.0%99.0%0510152025 由于该产品为新产品,可以根据该产品全年收率的情况,重新评估其制定的收率限度的合理性。从图中发现虽然该产品年度平均收率在规定限度内(95%~100%, 但是其中有7批产品的收率低于规定限度。调查发现整个过程无异常,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偏移导致外观废品量较大,而产品又不能进行二次包装,造成产品收率低。 考虑改进设备,适当调整收率可接受范围。 4.2.2.3 成品检验:结果、趋势分析: 4.2.2.3.1
统计成品质量控制指标,例如成品杂质检查、含量、溶出度、含量均匀 度、崩解时限、酸碱度、微生物限度等。
可以分别描述每项控制指标的情况,如含量:95.0%-97.2%,并考察其是否在合格限度内,是否有不良趋势,对不合格情况可进行详细描述。
4.2.2.3.2 以放行质量标准为依据,考察产品质量稳定情况,对主要质量指标进行 趋势分析。 如,活性成分测试结果评估,评估方法应给出数据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极差和标准偏差,绘制控制图,当至少7个连续数据点显示出一种趋势或变化时,应对结果进行讨论。必要时可以将相关测试的数据结果与上一年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
对于被确认为OOS 结果的检验数据应独立分析。 案例3: 趋势分析图分析
0.1 0.20.30.40.50.60.70.8 0.911.11.21.311111222223批 杂质A
年度批-含量均匀度RSD 值分析图 分析: 杂质A 图,回顾年度所有批次杂质A 均小于放行标准(≤1.2%,且均在3倍标准偏差范围内波动(上限1.2%,下限0.1%,所有值在平均值左右波动,分析该项指标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