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6
10第二章中文Βιβλιοθήκη indowsXP的基本操作4
12
第三章中文Word2003的基本操作
10
18
第四章中文Excel2003的基本操作
10
18
第五章中文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
8
16
第六章Internet及网络基础
4
4
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4
4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5、演示文稿与展示;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学会中英文输入;4、安装操作系统;5、Windows XP入门;6、轻松管理公司的文件;7、编写计算机购买申请报告;8、编写部门月工作总结报告;9、制作会议日程表;10、制作主题海报;11、制作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12、制作销售统计表;13、制作账务管理和分析表;14、制作工作项目汇报演示文稿;15、制作产品营销宣传文稿;16、小型办公网络的连接;17、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18、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19、为公司制作多媒体宣传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岗位需求设定了教学内容,构建了这门课程的框架结构,如何组织教学,成为了这门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导向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采用"四步曲"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仿真任务的制作,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学习。
第1个阶段,任务引入,提出问题。通过任务演示,提出问题,讲解任务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这门课程在职业岗位中的应用价值,将这七个项目和十九个工作任务融合到连贯的职业情景中。假设学生小张是一个高职毕业生,刚走向工作岗位,聘到一家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项目一里,小张刚进入公司,老板给他配置了一台计算机,他需要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完成计算机的基本连接,学会中英文输入。在项目二里,他拥有计算机后,要使用计算机,就要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系统设置,学会管理公司的文档。在项目三里,他经过一段时间熟习工作之后,他需要为部门制作各种公文、总结、报告等文档。在项目四,他要帮助销售部门进行产品销售情况的数据分析。在项目五里,他要根据产品情况,为销售部门作产品宣传片,为部门领导制作工作汇报的演示文稿。在项目六里,他为了将制作好的文档发给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上网发邮件,在网上查找数据和资料,同时保证公司的信息安全。在项目七里,他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公司相关部门制作图片、声音、录像等电子资料。在小张到公司办公室做文员的工作情景下,根据典型工作岗位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创设了十九个工作任务,将此门课程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充分体现课程目标,也由此说明此门课程在职业岗位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完成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与一体。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基本上可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为了开好这门课程,早在两年前,大多数的主讲教师,到公司、企业顶岗挂职,与行业的专家、企业的代表以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评评价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上尽可能的满足公司、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网络及多媒体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外部设备。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及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4、能对文稿进行编辑排版。5、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能对信息进行多媒体展示。7、了解信息的表现形式,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资料、进行信息检索与传输。8、能对多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方法能力目标主要包括:1、能借助计算机网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通过对办公软件和网络软件的学习,掌握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和思维形式。3、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学习。4、具有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具有积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