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poc课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课程简介
编排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从事设计和艺术活动的一个出发点。
编排设计可加强我们对形体、空间的敏锐感受力,培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习惯。
在现代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编排设计是今后所有专业课程的“奠基石”,其设计
原理贯穿平面设计以及其它艺术设计的各个实践领域,包括包装设计、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以及网页设计等等。
编排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就是依照视觉信息
既有要素与媒介进行一种组织构造性设计;是依据文字、图像、符号、色彩、尺度、空间等元素和特定的信息需要,按照美感原则和人的视认阅读特性进行组织、构成和排版,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适合阅读习惯,引起人的阅读兴趣。
编排设计的许多形式法则直接来源于三大构成理论,是多三大构成理论在专业方向的延伸。
本次开课对象为全日制本科三年级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该课程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总学时量为32学时。
二、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结构设计
依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将课程划分为以下5个部分。
∙课题一:编排设计概述(1学时,视频数量:1节)
∙课题二:编排设计的历史发展及演变(4学时,视频数量:4节)
∙课题三:编排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认识规律(8学时,包括5学时理论讲授和3学时实践,视频数量:5节)
∙课题四:不同编排设计方法的认识与实践(6学时,包括4学时理论讲授和2学时实践,视频数量:4节)
∙课题五:编排设计不同应用领域的实践(13学时,包括5学时理论讲授和8学时实践,视频数量:5节)
2.课程的录制
∙课程录制地点: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
∙录制方式:自主录制,以现场拍摄为主,后期编辑时插入小屏幕、PPT和其
他多媒体元素。
(如图)
∙课程录制数量:17节
∙总时长:180分
3.课程发布
∙发布课程:本课程执行的是按周教学任务发布,每周一次,共发布7周课程。
∙发布公告:紧随课程发布之后进行,系统以邮件方式通知学生开课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本课程共发布公告7次,与课程发布次数相
对应。
∙发布作业:作业发布应在课程发布之后,也就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完课程内容之后。
本课程共发布作业6次,累计分值为100分。
∙作业批改形式:采用学生互评与老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前4次作业为基础训练部分,采用的是学生互评的方式,后面2次作业为综合训练部分,采
用的是老师评分的方式。
∙讨论区:本区域分为综合讨论区、课堂交流区和老师答疑区,老师可实时发起主题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如下图所示)
三、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课程制作方面来看:
1.每个知识点应成为一节视频课,每节视频课的长度不宜超过8分钟。
2.在视频课程中,教师在教授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教师要
善于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避免过于花哨的形式。
3.视频课堂背景与PPT的版式均以简洁大方为主,字体、配音、配色以清晰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