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南宁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细胞自噬与溶酶体密切相关,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都能被细胞再利于C.细胞自噬有利于物质和能量能量的循环利用D.细胞内的ATP能为细胞自噬直接提供能量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B.酒精在脂肪鉴定实验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后均需要体液的运输B.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饮水不足可促使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下丘脑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4.如图是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浸泡某植物的插条,观察其生根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B.该实验不能选用保留相同数量芽的插条材料C.该实验的自变量可以是插条的生根数量D.该实验可以不做预实验和不设空白对照组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盐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6.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D.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二、非选择题7.(10分)某实验小组用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将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放在装有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容器内的温度不变,你白炽灯为光源,匀速缓慢移动光源,逐渐增大光源和容器之间的距离.测定空气中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氧气的细胞器是,利用氧气的细胞器是.(2)据图分析,曲线中从A点至B点,容器内氧气浓度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小麦幼苗在曲线点时积累的有机物达到最大值.(3)请你判断该小组的上述实验设计能否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答:(填“能”或“不能”).判断的理由是.8.(10分)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人体血糖调节失衡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图1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和上述的两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图2是两种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g•L﹣1的范围内.图1中血糖浓度含量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2)图2中物质对应图1中的激素(填“A”或“B”).(3)图2所示的两种糖尿病中,(填“Ⅰ”或“Ⅱ”)型糖尿病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胰岛素分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靶细胞附近后,只有与靶细胞表面上的结合后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据此可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人(填“偏高”“相当”或“偏低”).9.(7分)海洋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某海洋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藻、以水藻为食的食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以及以食草动物和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水层分布不同植物,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研究海洋中不同水层分布的生物类型,属于(填“种群”或“群落”)水平的研究.(2)若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有来自食草动物,则大型肉食动物每获得10kJ能量,需要水藻提供的能量至少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具有特点.10.(12分)某种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红眼黄体育鱼和黑眼黑体鱼为亲本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a和B、b存在于(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2)图中亲本的基因型是,F1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了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3)F2中的黑眼黑体鱼有多种基因型,若从F2黑眼黑体鱼中选择纯合体以繁殖更多的黑眼黑体鱼,F2中的黑眼黑体鱼中纯合体有两种类型,与纯合的红眼黄体鱼杂交可以分辨出每种类型,请你写出杂交结果: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则基因型是aabb;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则基因型是.11.(15分)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生物能源,由于石油面临枯竭,可再生的乙醇作为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科研工作者研制出利用微生物降解秸秆生产乙醇的技术,大致流程如图所示.(1)若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植物秸秆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碳源是,对该培养基可采取的方法进行灭菌.(2)某小组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测定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涂布平板时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个.(3)用上述方法测定目的菌的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菌落数量多,原因是.(4)上述流程图中,糖液发酵产生乙醇需要的菌种是,乙醇是在目的菌的(结构)中产生的.12.如图表示利用羊生产抗凝血酶的过程,图中amp 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 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BamHⅠ、HindⅢ、SmaⅠ为三种限制酶及酶切位点,据图回答问题:(1)通常采用技术来扩增获得抗凝血酶基因,其原理是,需要酶.据图分析,可将目的基因插入抗性基因中.(2)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还有.(3)过程①可采用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羊受精卵中,可采用技术来检测抗凝血酶基因是否转录成功.2017年广西南宁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细胞自噬与溶酶体密切相关,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都能被细胞再利于C.细胞自噬有利于物质和能量能量的循环利用D.细胞内的ATP能为细胞自噬直接提供能量【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解答】解:A、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B、溶酶体分解的产物有的对细胞有用,如氨基酸等,不会排出细胞外,而一些代谢废物会排出细胞外,B错误;C、细胞自噬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ATP是各种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物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B.酒精在脂肪鉴定实验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检测脂肪的实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2、二氧化碳能使溴麝香草粉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3、甲基绿﹣吡罗红染液能使DNA呈现绿色,RNA呈现红色,因此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之前要用盐酸处理,以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解答】解:A、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需要细胞保持活性,A错误;B、脂肪鉴定实验中酒精用于洗去浮色,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酒精用于解离,B错误;C、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少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脂肪检测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后均需要体液的运输B.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饮水不足可促使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下丘脑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考点】血脂代谢及其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解答】解: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而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起作用,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A正确;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C错误;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如图是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浸泡某植物的插条,观察其生根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B.该实验不能选用保留相同数量芽的插条材料C.该实验的自变量可以是插条的生根数量D.该实验可以不做预实验和不设空白对照组【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解答】解:A、该实验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A正确;B、该实验应选用保留相同数量芽的插条材料,B错误;C、该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插条的生根数量,C错误;D、该实验做预实验时需要设空白对照组,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空白对照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实验题,考查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图文信息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盐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盐,A正确;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B正确;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C正确;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的种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6.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D.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A错误;B、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C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A1和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减数分裂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还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性,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一配子中,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二、非选择题7.(10分)(2017•南宁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将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放在装有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容器内的温度不变,你白炽灯为光源,匀速缓慢移动光源,逐渐增大光源和容器之间的距离.测定空气中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氧气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利用氧气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据图分析,曲线中从A点至B点,容器内氧气浓度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小麦幼苗在曲线B点时积累的有机物达到最大值.(3)请你判断该小组的上述实验设计能否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答: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的理由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既有光照强度又有二氧化碳浓度.【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解答】解:(1)小麦幼苗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可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曲线中从A点至B点,由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容器内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小麦幼苗在曲线B点时,容器中氧气浓度最大,说明积累的有机物达到最大值.(3)由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既有光照强度又有二氧化碳浓度,因此上述实验设计不能否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叶绿体线粒体(2)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B(3)不能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既有光照强度又有二氧化碳浓度(或答试验存在两个变量)【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10分)(2017•南宁一模)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人体血糖调节失衡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图1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和上述的两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图2是两种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1的范围内.图1中血糖浓度含量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2)图2中物质对应图1中的激素A(填“A”或“B”).(3)图2所示的两种糖尿病中,I(填“Ⅰ”或“Ⅱ”)型糖尿病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胰岛素分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靶细胞附近后,只有与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据此可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人偏高(填“偏高”“相当”或“偏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1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A激素含量升高,表示胰岛素;B激素含量下降,表示胰高血糖素.据图2分析,①表示胰岛素载体,②表示胰岛素;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而使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异常,而导致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所以在临床中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解答】解:(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1的范围内.图1中血糖浓度含量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状况,促进肝糖原的分解.(2)图2中物质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应图1中的激素A.(3)图2所示的两种糖尿病中,I型糖尿病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而使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异常,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胰岛素分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靶细胞附近后,只有与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据此可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人偏高.故答案为:(1)0.8﹣1.2 肝糖原的分解(2)A(3)I 受体(糖蛋白)偏高【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血糖浓度变化影响激素的分泌,分析两种糖尿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9.海洋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某海洋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藻、以水藻为食的食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以及以食草动物和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水层分布不同植物,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研究海洋中不同水层分布的生物类型,属于群落(填“种群”或“群落”)水平的研究.(2)若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有来自食草动物,则大型肉食动物每获得10kJ能量,需要水藻提供的能量至少为850kJ.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解答】解:(1)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水层分布不同植物,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研究海洋中不同水层分布的生物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2)若大型肉食动物每获得10kJ能量,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有来自食草动物,构成的食物链有2条:水藻→食草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水藻→食草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需要水藻提供的能量至少=10×÷20%÷20%÷20%+10×÷20%÷20%=850kJ;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故答案为:(1)光照群落(2)850kJ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和计算,难度不大.10.(12分)(2017•南宁一模)某种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红眼黄体育鱼和黑眼黑体鱼为亲本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a和B、b存在于两对(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