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学以致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下接受教育,学习新知识,这是心理学家已研究成功的经验。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抽象思维,而学生心理发展有如下特点:感知的笼统,不精确性;感知的目的性、有意性、持久性差;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都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学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积极利用现代手段,变抽象知识为直观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子、原子等抽象概念时,我们可根据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比较困难的特点,采用直观图像、具体实物或采用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观念的彻
底转变,使学生兴趣化学学习。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兴趣活动小组”、“趣味化学竞赛”“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化学素质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应用化学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具有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化学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化学教师的职责,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例如,在化学学习中,让学生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使燃烧充分,以节省燃料,并知道如何防火、灭火等。
又如,懂得了锈蚀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在不同条件下防止不同金属锈蚀等等。
三、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加努力地学习,而且也是时代和祖国对他们的要求。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渗透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①指导学生树雄心、立壮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好化学。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观察习惯、思维习惯、勤于实践习惯等。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等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教育过程。
③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品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指出的:遭遇困难才能给人打开通往幸福之路。
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有
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训练,有效地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培养学生远大志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觉得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同时其实践能力也相应的提高。
四、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
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
如讲到nh3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
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
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如naalo2溶液滴入hcl溶液中与hcl溶液滴入naalo2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
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初中化学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依据心理学原则、农村生活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利全面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