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课件:“物质科学领域” 的建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课件:“物质科学领域” 的建构


我们兼顾物质获得的难易程度、物质的发展变化、运用的现实意义 三个要点。
•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棉花、晴纶棉、 纸、塑料、金属中的铜铁铝
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容易 获得的物质
• 我们在“金属”一课中,介绍了从古 到今的代表合金:青铜、不锈钢、铝 合金
• 我们组织讨论选用什么样的金属来制 作器物、介绍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 白色污染的危害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3.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 “课标”在课程性质中又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针对学生身边的 现象”,展开“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
§ 篇幅有限的科学教材不能将所有生活中的物质及其现 象都纳入教材。
因此,我们将结构化与必要性两方面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精心筛选作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主题内容梳理成有层次的种类,并选取最典型的物质作为 代表。
进步
§ 在编写指导思想的统领下,进行梳理与归并,做到 层级清晰、前后有机关联。其具体表现为组合与统 筹两个部分:
§ 第一步:将同年段内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要求,以恰当的主题 为引领,将它们联合起来,成为单元的知识目标。
如我们将中段的下列内容标准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三上的“认识空气” 的单元: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确定着力点,即明确教学实施的关 键,规划本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
§ 为解决儿童的“迷思概念”服务,即 纠正和完善儿童学前的片面认知、错 误概念。如: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 还是液体时,学生往往是把自己熟悉 的、具体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 将沙、烟雾等非典型特征的物体错误 地划归为液体。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物质科学部分
技术与工程
物质科学部分的学习理所当然的居于四个方面 的首位。
因此, 我们在物质科学内容的建构过程
中采用了大视野、小入口的方法,做 到有所针对而又关涉全局。
§ 教材通常以单元为组织单位。 我们在建构单元时,以促进 学生的成长为己任,综合考 虑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来确 定单元的落脚点、出发点和 着力点,以求最大化地实现 育人效果。
§ 第二步:领域间统筹,即在领域内统筹的基础上,将其他三维目标 阶梯状地融入进来。
如在科学探究方面:
在高段 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 取事物的信息
在中段 三上:安排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进行观察并描述
在低段 一下:为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
实际
§ 儿童处于物质世界中,其生来就与物质打交道,并在 实际生活中逐渐认识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现象。
如在三下《身边的材料》的单元中:
先,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 材料两大类,并以木料、石料、 棉花、羊毛为例说明天然材料的 特点;以纸、玻璃、塑料为例说 明人造材料的特点。
继而,展现两类材料的相互关系, 并引导学生认识天然材料中常见 的棉花、木料的特点,研究人造 材料中典型而又常见的纸、金属、 塑料的性质,使儿童既获得对材 料整体的认识,又对具体材料有 所了解。
§ 具体而言,这三点内容分别 是:
△确定落脚点,即明确概念的重要性, 懂得它是儿童必须掌握的知识。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 “重要”: § 概念本身的重要性, 如:空气是所有生物 赖以生存的物质。
§ 这个知识对人的生 产生活以及在工程 技术上的重要性, 如:空气的性质在 生产生活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气垫。 § 掌握这个概念对于人的素养的重要 性,如:许多自然现象都与空气有 关,这是作为一个文明人所应当熟 知的。
§ 为解答儿童的疑问服务。如: 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 下,对各种各样的植物“是哪 里的”“为什么要长成这样” 等存有诸多疑问,渴望能够得 到回应或解答。
§ 为学习进阶服务。如: 对儿童来说,土壤、岩 石概念建立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低年级单元所 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 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 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 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 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 创设认识不同颗粒大小 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 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 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 基础。
三上
△确定出发点,即明确内容的现实性,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需求。
如:凸显思维,注重发展精确描述(土壤特点)、 分析与归纳(土壤成分)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 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 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 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 课程目标中的四维目标 以及内容标准,都划分 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并具体描述了各阶段所 要达成的具体要求,表 现出了教学的进阶思想。
§ 第一步,领域内统筹,即确定各年段的知识教学目标如何衔接以及 安排在哪一册教材中进行落实。 如:
在高段 六下:研究清晰空气的重要性 六上: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 五上:研究光与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在中段 四下;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三上:指导儿童认识空气的气体特征:占据空间、有质量、 易压缩、流动成分
在低段 一下:观察并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个性方面特点
“物质科学领域”
的建构
•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
主要概念占比 共18个主要概念, 物质科学领域6个
33.3
66.7
具体概念 共75个具体概念, 物质科学领域31个
41.3
58.7
物质科学 其他
物质科学 其他
将“课标”落实到教材上,物质科学部分也就 自然而然的成了整物质所构成的
§ 第二步,将科学探究目标,科学
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
环境目标以科学知识目标的落实
为载体,全部或部分地进行整合,
从而构成单元主题的目标。
如:
● 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有质量。 ● 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 括空气的性质。 ● 能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由于空气 的循环流动而形成的。 ● 能够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 用的实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