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坂田商业广场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本工程裙楼部分层高大于4.5m,各楼层高度分别为:地下室层高4.85m、一层层高5.40m、二层层高4.20m、三层层高6.00m、四层4.20m、五层层高5.40m,最大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200;本工程裙楼部分为圆柱帽无梁板结构,最大板厚280mm,加厚部分为380mm,跨度为8~10m,根据有关施工规定,必须对本工程的高支撑模板系统进行验算计算,确保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安全。

一、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一)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材料选用1、模板面板均选用18厚砼用防水胶合板;2、方木选用50×100松木方,作为模板龙骨;3、剪力墙、地下室外墙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4、支撑系统采用M1219型门型架,局部加固采用φ48×3.5钢管。

对进场的门型架、斜拉杆、支托、钢管及扣件等要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有扭曲、脱焊、裂缝的门型架;有滑丝脱扣等现象的扣件应及时更换螺栓,同时扣件表面要进行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

(二)大梁模板及支撑系统1、梁侧模板采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采用50×100松木方,方木与梁的轴线水平垂直摆放,方木间距为300mm,跨度为600~900mm。

2、梁底板下第二层方木用通长的二根方木沿梁的轴线方向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应保证在任何一个断面均有二根方木跨支在门架的两个上支托上,第二层方木不能悬挑。

3、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800mm时,还要在梁侧的中部用铁丝(或对拉螺杆)加固一道,铁丝(或对拉螺杆)的水平间距800mm。

4、梁底支撑采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门型架沿梁的轴线方向按900mm的间距排列,门型架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层门型架与下层门型架的接头处150mm的部位通长连接。

(三)楼板的模板及支撑系统1、裙楼无梁板的模板采用18厚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用50×100松木方按300mm间距摆放,板下第二层方木用二根并列的50×100松木方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间距为900mm,板底支撑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门型架的间距为900mm。

2、门型架支撑系统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下层门型架接头处水平通长连接。

(四)砼墙体的模板及支撑系统1、墙体模板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的次龙骨用50×100松木方沿墙的垂直方面按300mm间距排放,主龙骨用φ48×3.5钢管沿墙的水平方向排放,钢管的间距(对拉螺栓的间距)沿墙高按458mm设置,主龙骨用φ12螺栓内外拉紧。

2、墙体的模板沿高度方向设置二道斜撑,斜撑在水平方向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在墙和柱的柱帽位置要按具体情况在柱帽的四个角上加设钢管垂直支撑;斜支撑要用扣件分别与墙的主龙骨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扫地杆连接牢固。

(五)柱的模板及支撑系统本工程的裙楼部分的柱为圆柱,圆柱及圆柱帽已按设计要求加工定型钢模;圆柱及柱帽的模板由于刚度较大,柱模板用四根钢管在柱四周支撑稳固、能保证柱模不摇晃偏位即可,柱帽的支撑要用钢管和门型架连接牢固。

二、高支撑模板系统的验算本工程最大厚度的楼板为地下室顶板,板厚为280mm,支模高度为4.90-0.05-0.28=4.57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0.050m)和二层楼板(标高为+5.350m)均设计有最大截面尺寸的梁(600×1200),层高分别为地下室4.90-0.05=4.85m、一层5.35+0.05=5.40m。

取板厚为280mm的地下室顶板和600×1200mm的梁进行验算。

(一)荷载计算模板及方木自重标准值:梁取0.5 KN/m2,板取0.3 KN/m2;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 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1.5 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 KN/m2;振捣砼时产生荷载:2.0 KN/m2;荷载的组合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表8-69”组合。

计算板的强度时取:F=1.2×(0.3+0.28×24+1.5)+1.4×2.5=13.724 KN/m2计算板的挠度时取:F=1.2×(0.3+0.28×24+1.5)=10.224 KN/m2计算梁的强度时取:F=1.2×(0.5+24×1.2+1.5)+1.4×2.0=39.76 KN/m2计算梁的挠度时取:F=1.2×(0.5+24×1.2+1.5)=36.96 KN/m2(二)地下室顶板的模板验算新浇混凝土均匀作用在楼板胶合板模板上,取板宽1000mm为计算单元,板下方木作为板的支承点,板的跨度为300mm。

1、板的强度验算:M= q∙l2;δ=≤f m;上式中:M:弯距设计值(N∙mm);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q=13.724 KN/m2×1.0m=13.724 KN/ml:次龙骨的间距,板的跨度(mm);δ:受弯构件应力设计值(N/mm2);W:截面抵抗矩;W= b∙h2;f m:模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建筑施工手册表2-98取值:f m=11.0 N/mm2;由δ=≤f;m( q∙l2)/( b∙h2)≤11 N/mm2∴l≤ 11b∙h2×8/(6q)= 88×1000×182/(6×13.724) =588 mm2、模板的刚度验算模板的最大挠度按模板设计跨度的l/250计算;ω=5q∙l4/(384E∙I) ≤l/250;上式中:ω:简支梁的挠度(mm);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q=10.224 KN/m2×1.0 m=10.224 KN/m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I:模板的截面惯性矩(mm4);I=b∙h3/12=1000×183/12=4.86×105 mm4∴l≤3 384E∙I/(250×5q)= 3 384×9000×4.86×105/(250×5×10.224)= 508 mm考虑到模板为多层胶合板,其力学性能与松木方有较大的差异,且多为新旧模板的混用,模板的跨度(小方木的间距)取300mm已能满足要求。

3、板下第一层方木(小龙骨)强度验算板下第一层方木采用50×100松木方按300mm间距设置,方木的跨度在900~1200mm之间,按最大间距的1200的二跨连续梁验算。

其中:q=13.724 KN/m2×0.30 m=4.12 KN/m分别计算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和施工荷载为集中力作用于跨中时的弯距。

(1)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M1=1000×K M∙q∙l2=1000×0.125×4.12×1.22=741.6 N∙m(2)当施工荷载为集中力作用时于跨中时:M2=1000(K M∙q∙l2+K M∙F∙l)=1000(0.125×10.224×0.3×1.22+0.188×3.5×0.3×1.2)=788.98 N∙m取最大值M=788.98 N∙m进行验算。

2W=b∙h2/6=50×1002/6=83333.3 mm3δ=M/W=788.98×103/83333.3=9.47 N/mm2<f m=13 N/mm24、板下第一层方木(小龙骨)挠度验算挠度验算时仅考虑恒载的标准值,q=10.224×0.3=3.067 KN/mE=9000 N/mm2; I=b∙h3/12=50×1003/12=4.17×106 mm4ω=Kω∙q∙l4/(100E∙I)=0.521×3.067×12004/(100×9000×4.17×106)=0.88 mm <l/250=1200/250=4.8 mm5、板下第一层方木的抗剪验算q=13.724 KN/m2×0.3 m=4.117 KN/mV=K V∙q∙l=0.688×4.117×1.2×0.5=1.70 KNτ=3V/(2b∙h)=3×1.7×103/(2×50×100)=0.51 N/mm2< f V=1.4 N/mm2∴板下第一层方木的强度、刚度和抗剪验算结果符合要求。

6、板下第二层方木的强度验算板下第二层松木方用2根50×100方木并列,间距900~1200mm,跨度l=900mm,由上层方木传下来的集中力F=2V=1.70×2=3.4 KNW=bh2/6=2×50×1002/6=1.67×105 mm2M=K M∙F∙l=0.222×3.4×103×0.9=679.32 N∙mδ=M/W=679.32×103/(1.67×105)=4.06 N/mm27、板下第二层方木的挠度验算由上层方木传下来的集中力 F=3.4 KN;E=9000 N/mm2;I=b∙h3/12=2×50×1003/12=8.33×106 mm4;ω=Kω∙F∙l3/(100E∙I)=1.466×3.4×103×9003/(100×9000×8.33×106)=0.49 mm <l/250 =900/250=3.6 mm8、板下第二层方木的抗剪验算由上层方木传下来的集中力F=3.4 KNV=K V∙F=1.333×3.40=4.53 KN剪应力τ=3V/(2b∙h)=3×4.53×103/(2×2×50×100)max=0.68 N/mm2 ≤ f v=1.4 N/mm2∴板下第二层方木的强度、刚度和抗剪验算结果符合要求。

(三)梁模板的验算1、梁底模板的验算梁底板用18厚胶合板,板下龙骨采用50×100方木,间距为300mm,与梁轴线垂直摆放,方木的跨度为900mm,支承在M1219型门架立杆的上支托上。

梁的验算截面为600mm×1200mm。

由前述已知,计算梁的强度时,F=39.76 KN/m2;梁的均布线荷载为:q=0.60×F=0.6×39.76=23.856 KN/m;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梁底板最不利荷载组合的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