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课程编号:012222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后续课程:古代汉语及语言学选修系列课程总学分:2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功用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学时)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三、思维离不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本章重点: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的类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本章难点: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以及其他交际手段的重要性比较;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4学时)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本章重点:符号的构成及特点,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层级体系的含义,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本章难点:语言层级体系中层与级的含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体现。
第三章语音(4学时)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最小单位二、音标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第二节音响一、语音四要素二、音质的音响分析三、研究音响的仪器第三节发音一、发音器官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三、元音四、辅音第四节音位一、对立和互补二、音位和音位变体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区别特征二、聚合群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二、语流音变本章重点:语音与自然界其他声音现象的联系和区别,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音位及其归并的原则,音位的类型及其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聚合群,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语流音变及其主要类型。
本章难点: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对不同语言的影响,音素的国际音标标写,元音和辅音音素的发音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语音系统性的表现:音位聚合群。
第四章语法(4学时)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说话要符合规则二、语法规则三、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四、组合的层次性五、组合的递归性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二、形态三、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二、变换和句法同义三、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三、语言的普遍特征本章重点:语法单位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词的内部结构规则,短语的构成手段和类型,句法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特点,词类划分的标准和词类系统,常见的语法范畴,变换分析法,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本章难点:语法抽象性与词汇抽象性的异同,构词法与构形法,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变换与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
第五章词义(4学时)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三、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和多义二、同义词三、反义词第三节词义的组合一、词语的搭配二、词义和环境三、言内意外本章重点: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和特点,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词义之间的关系,同义词和反义词,词义的组合。
本章难点:词义三角,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和换喻,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4学时)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的作用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三、汉字和汉语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一、文字的起源二、文字的发展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第三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本章重点:文字及其类型,文字的发展,文字改革。
本章难点: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4学时)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三、语言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二、社会方言三、地域方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三节语言的统一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二、共同语三、共同语的规范本章重点: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共同语。
本章难点:亲属语言的形成和语言的谱系分类,共同语的规范。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4学时)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一、借词二、结构规则的借用第二节语言的融合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二、融合的原因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四、融合的过程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浜二、混合语三、国际辅助语本章重点:语言成分借用的普遍性,外来词借用的主要方式,语言融合的原因、过程及类型,洋泾浜与克里奥尔语的异同。
本章难点:语言融合,双语现象。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2学时)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二、聚合规则的发展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二、词语的替换三、词义的演变本章重点:语言系统内部要素发展的原因,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的发展和表现。
本章难点:语音演变的规律,语法组合规则的聚合规则的发展,类推。
教材: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主要参考书目:1、吴为章主编《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2、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马学良主编《普通语言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执笔:张亚军修订:吉益民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anguage课程编号:011220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选修系列课程总学分:6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规,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并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把原有的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的自觉性。
在学习掌握具体的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的技能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
运用所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释常见语言现象的能力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现代汉语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三、汉语的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第二章语音(14学时)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二、语音单位三、记音符号第二节声母一、声母的发音二、声母辨正第三节韵母一、韵母的发音二、押韵和韵辙三、韵母辨正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的声调三、古今调类的比较四、声调辨正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二、拼音三、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音变一、变调二、轻声三、儿化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标准音第三章文字(11学时)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的类型二、汉字的特点三、汉字的起源和传播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过程及不同形体的特点二、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及其原因三、现代汉字的形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汉字的结构单位二、汉字的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的历史回顾二、汉字整理的主要内容三、《简化字总表》及汉字简化的方法四、现代汉字的标准化五、正确使用汉字本章重点: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及其组合方式,正确书写汉字,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及其组合方式,声旁的表音作用,形旁的表意作用,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标准化的内容。
本章难点:汉字的笔顺,多音多义字的使用,纠正错别字。
第四章词汇(14学时)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一、词汇及其成员二、语素和语素的确定三、语素的分类四、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五、词的内部结构:单纯词与合成词第二节词义的性质与构成一、词义及其性质二、词的理性义与附加义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第三节词义的分解一、义项、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其相互关系二、义素和义素分析法三、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异同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一、语义场及其类型二、同义义场与同义词三、反义义场与反义词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一、语境的含义及类型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及其特点与运用三、行业词语和隐语第七节熟语一、成语的来源、特点、结构及运用二、惯用语和歇后语三、惯用语与成语的联系与区别本章重点:语素及其类型,现代汉语词的构造方式,词义的分解,语境与词义、同义词的辨析,成语的运用。
本章难点:语素与词的区分,单纯词与合成词的区分,词语释义,词的义素分析,语义场的划分及语义场的类型。
第五章语法(27学时)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的含义和性质二、语法学的分类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四、语法单位与句法成分第二节词类(上)一、词类划分的标准及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二、现代汉语的实词三、现代汉语实词的运用第三节词类(下)一、现代汉语的虚词二、现代汉语虚词的运用三、现代汉语词类小结第四节短语一、现代汉语短语的构成手段二、短语与句子的关系三、短语的结构类型四、短语的功能类型五、直接成分分析法六、多义短语及其分化第五节句法成分一、基本句法成分二、句子的特殊成分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第六节句子的分类一、句子的特点二、句子的语气类别(句类)三、句子的结构类别(句型)四、句子的特征类别(句式)五、变式句与省略句六、句子的变换与变换分析法第七节常见的句法错误一、搭配不当二、成分残缺与多余三、语序不当四、句式杂糅第八节现代汉语的复句一、什么是复句二、单句与复句的划界三、现代汉语复句的组合手段及其类型四、多重复句及其分析五、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