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范围

教师职业道德范围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教师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教师行为的各个方面。

二、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不是从来就有,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每种职业一经产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性。

三、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

四、教师职业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责任”。

五、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1、教师劳动任务相当复杂2、教师劳动对象存在差异3、教师劳动工具日益复杂4、教师劳动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5、教师劳动成果复杂多样七、教师的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个体劳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形式。

八、“道德”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道德”这个词的起源和历史,都包含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和行为标准。

九、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规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十、教师道德处于当时社会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道德层次上。

十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地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十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不同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劳动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归宿点也是培养人。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他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是教师职业中最根本、最具普遍的道德规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集体主义原则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4、乐教勤业原则5、教育民主原则6、教育公正原则7、人格示范原则&依法执教原则三、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成为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四、人生价值包括: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五、教书育人反应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师职业的概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六、《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唐代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

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统一看做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

七、教书和育人,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

八、乐教勤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

乐教勤业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九、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

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慎其独也”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一、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二、教师良心,作为存在于教师内心的道德信念,其中包含教师行为善恶标准和一系列道德要求,是一定社会教育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教师良心,是教师在个人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三、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1、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的选择起指导作用2、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3、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四、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公平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基本内容。

五、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谓公正,就是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六、教师公正的作用: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的影响七、教师义务既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承担的责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

教师义务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总和,而不是解决具体利益矛盾的道德要求。

八、教师荣誉的内容: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4、丰厚的劳动回报九、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十、教师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

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等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和提高。

十一、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1、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2、日常的师生交往3、第一印象的建立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最新一次(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二、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神圣的天职。

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工作中心,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三、学风是学习风貌或学习风气的简称,是反映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状态的概念,是对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及学习方法具有评价意义的概念。

教师的学风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或决定学生的学风。

四、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五、”学“是”教“的前提,好学不倦是为人师者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顺利承担或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保障。

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师爱的作用。

七、尊重学生,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八、公正的、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并不等于否定因材施教,并不等于在教育上实行平均主义。

九、蔡元培曾在”学行“与”人格“的关系时指出:”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

十、教学相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1、要求教师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善自己的“教”。

2、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

3、要求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

4、要求学生要有欢迎、鼓励、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十^一、尊重同事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十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1、热爱教育,乐于从教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6、淡泊名利,育人为乐十三、廉洁从教的意义: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5、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6、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十四、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1、语言规范健康2、教态高雅自如3、仪表朴实大方4、身教重于言教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精品文档识,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及对教育对象的热爱。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所有教师献身教育的精神和崇高的社会主义师德品质。

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要防止和反对放任自流和崇拜“自发论”的倾向,反对用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代替道德教育。

四、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积善成德”这一命题。

五、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1传授知识和实际锻炼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5、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的原则6、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的原则7、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1说理疏导法2、榜样教育法3、时间锻炼法4、对比教育法5、情感陶冶法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原则3、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的原则5、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的原则八、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致知2、内省3、慎独4、学习5、践履九、列宁说:“任何’监督’,任何领导、任何’教学大纲’’章程’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程的方向。

”十、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需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个体道德。

教师个体道德就是指以教师为社会职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它是由个体道德心理、个体道德行为和个体道德境界等不同层面构成。

十一、道德人格,就是具体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道德人格可划分为高尚的、良好的、平庸的、卑劣的等不同的层次。

十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过程: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4、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十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和文明习惯三个方面。

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一、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行为。

道德评价是道德他律机制的核心。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1、思想的深刻性2、空间的广泛性3、时间的持久性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1善恶标准2、职责标准3、素质标准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客观标准相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