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秘书实务训练课标(修改)

秘书实务训练课标(修改)

《秘书实务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学时:72学时学分:5学分
制定日期:2011年3月10日
第一次修改日期:2012-1-10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秘书实务训练》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践课,通过现场实习和模拟训练,结合秘书学原理和秘书实务的知识,使学生熟悉文秘的具体工作范围,能较熟练地运用秘书工作程序,处理具体事务,具备相应的秘书工作技能。

1.2课程定位
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秘书实务训练》是实施《秘书学》与《秘书实务》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秘书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过程中或之后,对秘书职业工作涉及的各个关键技能模块进行强化训练。

旨在缩短学校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秘书工作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完成秘书考证和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1.2.1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前续课程《秘书学》、《秘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实务》《大学语文》等课程。

后续课程:《实用语言艺术》、《人力资源管理》、《秘书考证训练》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1.3修读条件
本课程开设在二年一期,学生已经在校文秘专业进行了文秘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文秘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散的模拟实训经历。

2、课程目标
2.1本课程总目标
提高社交与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秘书各项事务工作综合处理能力(办事、办会、活动策划等);掌握先进的秘书办公设备基本操作技能。

旨在缩短学校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秘书工作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耐心、细致办事能力,奉献和协作的工作精神)。

2.2能力目标
通过为期三周的秘书实训,以发展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为中心,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提高社交与沟通、协调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较强秘书各项事务工作综合处理能力(办事、办会、活动策划等)。

(4)较熟练操作与维护秘书现代办公设备
2.3知识目标
具有秘书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礼仪、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等)
2.4素质目标:
具备现代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积极主动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刻苦奉献、注重团队协作的精神。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容;学时分配只是参考,允许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课程实施建议
4.1软硬件条件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通信息交流的渠道,聘请有关专家做科技报告,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一体化实训教室(模拟办公室)、多媒体设备,办公自动化实训设备等
表2 秘书实务训练一体化教室可完成的项目汇总表
4.2师资条件
(1)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

(2)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创新教育观、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品质、又要提高学生非智力品质的课程观、树立独特的、发展的、能发挥主体性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学习观;突出科学探究的教学观;注重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的评价观。

(3)具备宽广厚实的普通文化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知识。

(4)具备复合的能力结构,包括较好的语言文字处理、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能力,获秘书资格证书,能组织和管理高职秘书教学活动的能力、完善与发展高职秘书教学的能力等。

(5)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4.3 教材与教学资源
4.3.1推荐教材《新编秘书实训》葛红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3.2推荐教学参考书
《秘书培训教程》廖金泽著2003版海天出版社
《秘书实务训练教程》王晓彬,包镭著 200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4.3.3推荐教学参考网站
5、课程考核
5.1合格标准:
1、旷课不超过7节(总课时的10%);
2、平时成绩不低于30分;
3、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
4、学生考试舞弊或严重违纪,本课程考核不及格。

5.2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结果考核)组成。

本类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60分,期末成绩不高于40分
5.3考核内容:
1、学习态度。

学习的配合性与积极性。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包括课堂答问、课后作业、单元测验等。

3、综合素质。

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提出问题、思考探讨与交流表达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表现、协作能力等。

5.4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
本课程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占65%。

其中学习情景素质(学习态度+综合素养)20%,单元学习成绩45%;期末考核成绩(结果考核)占35%,具体方案见下表。

表2 秘书实务训练课程笔试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表4 学习情境操作技能考核表格式示例
6、课程教学设计
6.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能力本位原则。

◆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原则。

◆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6.2学习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及过程控制
备注:教师参照上述示例完成每个学习情境项目教案编写。

表5 课程项目考核标准
7、课程评价、督导与改进
7.1课程评价
7.1.1课程评价要求
《秘书实务训练》课程按每教学轮次分专业进行综合评价,由教研室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参与,全方位总结教学的相关内容,并形成文字报告。

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评审的依据。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对课程评价三部分组成。

7.1.2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后续课程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建议和评价;
◆学生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社会调研结果和要求;
◆与相关院校同类课程的比较和学习结果;
◆其它资料和信息。

7.2课程督导
院系职能部门、学院督导室对课程、学生、教师进行督导和评价,重点评价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等内容。

督导应有记录。

7.3课程改进
7.3.1不合格
教研室主任应确保对不合理课程文件资料的检查与监控,通过学院职能部门的检查、教学督导、学生反馈等渠道得到的不合理信息,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非预期结果的发生。

7.3.2预防措施
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不合理的因素。

7.3.3持续改进
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持续改进课程质量和课程实施有效性。

8、说明
8.1 学习情境项目载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但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不变。

8.2由理论和实训教师或双师型教师教学。

8.3 建议采用5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

编制者:张连湖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