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精算评估中主要参数假设确定的依据
为什么社保累计缴纳满15年才可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缺
口到底有多大养老保险的工资替代率能达到多少对这些问
题,不仅普通老百姓不清楚,就连专业人士也未必能解答。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
认为,究其原因,没有社会保险精算报告是一个重要原因,
建立精算报告制度并完善披露制度,将有助于找到这些问题
的答案,制度更加透明,老百姓对退休、养老等问题的看法
也将更加理性。
孙洁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指出,她在社会保险制度的调
研中发现了几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地区
差异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省(区、市)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
缴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要;二是部分地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支付压力较大,甚至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三是我国社会
保险管理中的所有政策参数,包括缴费年限、缴费率、领取
养老金年龄、预期寿命和余命、替代率水平等均无精算平衡
的支撑,各地政策实施时存在着缴费基数不实和碎片化现象;
四是在《社会保险法》以及社保基金管理中缺乏精算平衡的
理念、具体方法和途径,机构和人员设置严重滞后。各地社
保部门普遍存在没有精算人员或没有精算处室的情况。
“一些重要的法定政策参数不仅没有精算支撑,也未经国
家立法机构审议通过【社保转移后医保余额】,更没有向社
会公示参数的制定过程。”孙洁表示。
建立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制度的必要性何在孙洁在接受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尽快建
立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制度,能对社会保险运行存在的问题进
行及时的发现并为调整政策和基金收支精准定位。一方面可
以监测制度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政策决策的重要
支持。
“定期发布养老金精算报告,是监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
险的基本方法。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精算报告制度来监测社会
保险运行情况。”孙洁表示。她还建议,将来我国在修订《社
会保险法》时,应该明确社会保险精算的功能和定位,以实
现精算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高社会保险精算工作的权
威性。
孙洁指出,我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通过建立省级社会
保险基金年度精算报告制度,定期预测基金的支撑能力并做
好预警,有备无患,安排好资金,保证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
额发放和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
同时,应结合制度运行现状,对未来10年的基金收支
进行中期预测;在研究人口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上,对未来
50年的基金收支进行长期精算预测;进行参数假设和敏感性
分析,说明精算评估中主要参数假设确定的依据,分析主要
参数变化对基金和制度运行的影响。在分析预测结果的基础
上,提出精算评估结论和保持制度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
为此,孙洁建议,尽快启动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制度的建
设,从养老金精算报告编制开始,逐步编制医疗保险及其他
社会保险的精算报告。编制层次按统筹层次自下而上,根据
需要编制省级和市级精算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养老保
险基金精算报告。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报告需经各级统筹地区
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逐步向社会公开,以此
推动社会保险精细化管理,推动社保数据集成共享,推动基
金精算平衡及参保人权益保障。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
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
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
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