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受到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

如何向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我认为必须使课堂活跃起来,尤其是语文课堂。

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情境,尽可能多地使学生的才华有表演的机会。

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艺术构造的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乐趣,学习的愉悦,从而建立起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让学生去感知教学内容,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内容是抽象的,来源于生活的实践,课堂教学中,要紧扣现实生活,把教学内容放置于现实的背景之中,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去捕捉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文中事实。

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可让学生畅述自己与母亲的情感,引学生于课文的情感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如果说“活”的教学内容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活”的教学方法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它在“活教”与“活学”之间,“活学”是主
体,要使学生的学法“活”起来,更需要教师的教法“活”起来。

为此,我们应该:
1.以“活”导入,帮助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质疑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先拿出蟋蟀的图片,问学生“认识它吗?知道它的本领吗?知道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活”引路,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学习课文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充满深情地叙述:“周恩来总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操劳一生。

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全国震动,亿万人民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

和总理告别的那日,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满在北京长安街两旁迎送总理的灵车。

”然后播放配乐范读录音,这使学生情不自禁就投入到了教学之中。

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文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言行,使他们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有身临其境之感。

3.以“活”指导,帮助学生“悟”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悟”是在感知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悟“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悟”知识,“悟”情感。

再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教学时,教师也要“走进”课文,亲自扮演文中的某一角色,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神态,悟出当时人们的心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让检查效果“活”起来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不断的深入,人们所关注的教学效果的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关注知识的掌握、考试的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获得文章的理解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因此,评价教学的效果也应“活”起来。

在方法上,我们可以变教师评价为师生互动评价,采取小组合作,多向交流,主动探索,从而在体验和感悟中互相取长补短;在内容上,我们可以变对知识结果的评价为对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评价,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充分表现个性,得到全面的评价。

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的能力,为他们明天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标标准,形成新理念,并灵活运用于课堂实践,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结构,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达到最优化,并直接指向教学效果,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生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和练的过程。

学生必须学会,才能学得好,就像鱼儿一样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责编周春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