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的: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培养在地图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问题:
墙体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建筑保温材料没有普遍使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居民的墙体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厚度来防寒。
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什么是概念,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
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问: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会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的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分成两个方面: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地关系不同,所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阶段:图1.2.2
问题: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地区
问题: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如何?人类崇拜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依赖与恐惧的关系。
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的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生产。
图1-2-3:
问题: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包括哪些地区?
问题: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以上几方面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农业文明发祥地,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例:古埃及。
阅读“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小麦:11种5月收,雨季(汛期:6至10月)
3、工业社会阶段:此时期的主要人类活动表现为工业生产。
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工业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
问题: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传统工业区。
例: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
问题: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此时的工业区?
例: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
日本沿太平洋工业带介绍:五个工业区:东京(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洲
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机械、石化、造船、电子等。
问题: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分析其原因
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那么,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与西部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
4、后工业化阶段:
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问题:此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环境质量优越的工区,如: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问题: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1)高新技术产业对环质量要求高。
(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麦
(2)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
(3)高技术产业区知识密集,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
问题: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交通
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资源等)
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海洋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界线、疆界、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城市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各国政府关注焦点
集装箱码头: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减少货物搬运次数,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
图1-2-11:领海和大陆架
领海:国家主权所辖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连接的一定宽度过的海域,是沿海各国领土的一部分。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延伸并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海洋古油和锰结核分布?
油: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洋沿岸最多。
锰结核:分布于大洋中,以太平洋最广泛。
专属经济区:
(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
问题:岛屿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港口、旅游、周围海域归属权。
问题: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工业化前:
经济发展水平低;
岛上居民、文化、技术传入;
旅游地。
工业化后:
利用港口发展经济,例:日、英
旅游业发展
获取专属经济区,例:日本:“冲之鸟”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珊瑚礁,地处我国台湾省东南部“冲之鸟”从前在涨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长年冲蚀,现在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石勉强露在海面之上。
“冲之鸟岛”高约1米,由直径仅为数米的两块岩石组成,日本政府担心该“岛”被海浪侵蚀,特意在两块岩石上浇铸水泥,以保证可按日方一贯主张,以此岛为中心划定半径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海域。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
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屿”的用意非常明显。
因为,如果“冲之鸟”是岩石,那么日本在资源开发与海洋调查的主权范围仅限于其周围的40平方公里;如果“冲之鸟”是岛屿的话,那么以此为圆心的方圆200海里内都将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
案例研究:
问题: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生活活动方式的差异
问题:三个地区分别为何种生产方式?
问题: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何特点?
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三地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