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2、设备状态管理方法或工具

⑴设备状态信息可视化:MES系统或公司办公 信息系统; ⑵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JIT准时制; ⑶设备状态信息评估:PDCA循环; ⑷设备现场管理:5S管理。
谢谢观看
设备综合管理分析及工作思路 设备状态管理
一、提案选择依据:



目前设备管理上主要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检 修和运行分离、主体职责落实不到位、基础管理薄 弱、设备运行状况及备机状况信息不畅、备品配件 管理欠佳、通用设备型号和厂家太多…… 如何解决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整合检修 和运行力量强化设备管理工作?从何入手呢? 综合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设备状态 是联系检修和运行的纽带,是各项设备管理工作开 展的基础,基本具备实施条件,因此选择设备状态 管理作为2014年设备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2、设备分类分级管理:

由于公司设备数量较为庞大,如果采用 全面推进方式进行,现有的人员和其它 资源条件必然难以支撑管理的需求,根 据实际情况对设备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即公司级/分厂(分公司级)/工序级、 A类/B类/C类。
3、以工艺单元装置为基本推进单 位开展推进工作。
㈡重点/关键设备状态管理的 基本要求
二、实施设备状态管理的必要性
实时的装置设备状态信息是有效制定 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之一

短期经营决策是公司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谋取公司 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方法,公司短期经营决策依据主 要是市场行情及市场变化预测、产品成本及利润情 况等诸多因素,但是有时短期经营决策所制定的生 产计划却未能实现,错失良机,丧失获取利润最大 化的市场机会。造成生产计划未能实现的原因之一 就是制定生产计划时设备状态信息无法实时、准确 的反馈给决策者,导致决策制定的生产计划可能由 于设备隐患、故障或检修等因素影响或制约着生产 计划的实现。

工艺单元装置中的重点/关键设备起着十分重 要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停车, 使局部装置甚至整个生产系统停车,给公司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重点/关键设 备的管理应当不同于一般设备,从操作、监 测、备件、维修(机械、电气、仪表等)各项技 术专业,从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维修 层到操作层等各个层次相互配合,形成统一 协调的系统,使关键设备得到特殊的维护, 能够安全、可靠长期地运行。
三、设备状态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状态管理的目标:



基于设备使用过程的设备状态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功 能: ⑴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状态的多专业监测和 数据收集,借助管理平台或工具,实现生产装置设 备状态信息的可视化; ⑵通过多专业、多部门协作,完善“运行、机、电、 仪四位一体”的设备运行监测体系,完善“管、用、 修三位一体”的设备管理体系; ⑶通过多专业对设备的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定 期评估设备状态,为检修计划、物资计划和生产计 划等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物资使用寿命周期缺乏规律或可控性的原因 非常多:1、技术管理不到位,出现选型失误, 造成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不确定;2、设备使用 不当、维护保养不到位、检修质量等原因, 导致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不确定;3、供货质量 原因,导致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不确定;4、现 有设备型号规格及供应商家过多,供应质量 无法保障;

⑵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组: 由操作人员、钳工、电工、仪表工等组 成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组,按照定人、定 点、定内容、定时、定标准、定记录的 标准程序进行。

⑶设备状态评估组: 由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监测人员和管 理人员组成的设备状态评估组,组织其他 人员定期对重点/关键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 评估,研究设备状态监测中是否发现异常 现象,提出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的措施并 加以实施。
设备状态管理是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的 必要支撑

据生产管理部物资科统计2006年1-12月15日至,生 产系统发生维修类物资采购领料费用共计7200万元, 据交易管理部提供的数据,2006年月均物资采购计 划审批单数量为2000余份。如此庞大的物资采购数 量和批次,要实现及时供货、优质优价采购,供应 系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物资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着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物资需求缺乏计划性,物资需求的实现 计划性的关键是:物资使用寿命周期和物资采购周 期具有规律性或可控性,现在这两个周期都缺乏必 要的规律或可控性,必然导致物资采购计划的失控。
3、专业技术小组问 题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成立专业 小组,重点解决:重复多发故障或系统 瓶颈问题的研究/处理、生产装置关键设 备或关键技术的掌握;
㈢设备状态管理的实施办法:

设备状态管理工作的推进:采用项目制 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公司分管领导组织 确定月度工作任务,由生产管理部组织 推进,各单位分管厂长/经理全权负责任 务的实施;
1、重点/关键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

即“运行、机、电、仪四位一体”的设备 运行监测体系和“管、用、修三位一体” 的设备管理体系;
2、重点/关键设备的相应责任人员的落实

关键设备实行专人、专责制管理。

⑴设备维护组:由操作人员、 钳工、电 工、仪表工等组成现场维护组,按照定 人、定点、定内容、定时、定标准、定 记录的标准程序进行
设备状态管理是生产平稳性和检修费 用控制的必要保证


各单位在设备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完成公司 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也付出 一定代价,从逐年上升的维修费用和化建公司的 日作业数量(110次/天)上可以充分反映出来。 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出现设备管理退步的情况,主 要反映在:设备卫生、使用/维护保养、备机/备件 管理、检修质量控制、基础数据/信息收集处理等 方面,运行和检修的相互监督和协调、沟通逐步 被削弱,设备的各项信息未能有效的进行传递和 处理,导致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可控制,严重的区 域已对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
设备状态管理的要点:
⑴设备状态监测; ⑵设备状态评估; ⑶备品配件管理; ⑷检修计划管理; ⑸设备状态信息可视化;

四、设备状态管理推进办法
㈠设备状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分布实施。




设备状态管理涉及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精心维护保 养、备品配件管理、设备计划检修、设备状态监测 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范围广,跨度大,无法同步推 动。 ⑴先对生产装置影响程度大的A类设备实施设备状 态管理,由公司组织推进,逐步过渡到分厂、工序 组织其它类设备状态管理工作的推进; ⑵先从基础体系的建设和基础数据收集入手,开展 设备状态监测工作和设备状态评估工作,逐步推进 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和备品配件管理; ⑶先从各级管理人员入手启动设备状态管理,逐步 推广到全体员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