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简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也是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这些导学案有的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忽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有的内容繁杂,文字众多,还有的有“练习题”倾向,导学案“预设”过多,没有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很多老师直接从网上下载导学案,错误较多,而且,别人的思路、别人编制的导学案融入自己的教学实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校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普遍较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等工作任务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再一课一案地编写导学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着既要进行新课改,又要给教师松绑,给学生减负的原则,我校语文教研组多次召开教研组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部分老师多年来坚持的“生成性学案”的基础上,研制编写并印刷装订了统一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在全校各个年级发放使用,获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们把导学案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1、编制印发《生成性语文导学案》。
有没有一种导学案,它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能够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才智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能够引导师生的教与学,又能够促成学习过程中的精彩生成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可以关照到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又能够兼顾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呢?我们二附小“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尝试,不断的改进,终于研究成型,把“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印制成了作业本形式,在全校使用。
我们的导学案是学生独学、対学、群学的学案,是教师上课的教案。
这个教案是生成的,是动态的。
在编制时,我们遵循了简单性、基础性、导学性、层次性、生成性等原则。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的结构——我校编制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非常简单明了,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起了趣味性的板块名称:1、我的生字朋友 2、我的词语朋友3、我的句子朋友 4、课文内容和中心 5、通过自学我知道了6、通过自学我有问题7、哈哈,我的考题考焦你。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的七大板块是语文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认真研究了小学语文教材后提炼出来的。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里面仅仅有五六十个字是教师提纲挈领的预设,而大面积的留白需要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深入思考。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完成,是“导读、导学、导思、导练”的工具,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课上课下融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都有几十份学案,没有一份是相同的,每一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纵观各种纷繁的导学案,我校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的大面积留白为学生的精彩生成预留了最多的可能,为学生的自由发展预留了最多的空间,有足够的弹性和更大的包容度、自由度,最能够体现层次性,给了一个个赋有天赋和潜质的孩子充足的思考空间,天高才能任鸟飞,海阔才能凭鱼跃,“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真正实现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自己探寻;给学生一双翅膀,让学生自己飞翔”的宗旨,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
2、“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是: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独学。
查找资料,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通过自学我有问题”板块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第二步:课前,教师认真批改导学案,在集体制作、学生完成的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了解学情,收集错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对于学生“导学案”上的精彩生成教师要用红笔标出,并予以简短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第三步:课堂上,学生依据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合作互助,进行小组群学,,梳理小组学习所得,解决学习困惑。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答疑解惑。
第四步:课堂上,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全班展示学习成果或者质疑问难。
教师要对小组发言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补充或评价。
第五步,课堂上,完成第七板块“哈哈,我的考题考焦你”,教师或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课堂达标测评。
3、学习小组的建立。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
所以学习小组的建立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很重要。
网上关于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培训机制、评价办法很多。
限于篇幅,不作详述。
现仅说说我校以下几点看法和做法。
A、我校大多数班级以前后桌的四个人组建学习小组,前面的同学一转身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了。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挪凳子,挪椅子的,浪费不起。
但是,每个老师、每个班级有不同情况,要选择自己班最合适的。
比如,我校一年级组建的学习小组就是两人学习小组,6岁的孩子,刚刚入学,人多了控制不了。
B、一定要起一个响亮的小组名字,定一句朗朗上口、励志向上的个性化小组口号。
比如“索尼克小组:努力学习,打到难题,噢耶!”还有“叮叮当当学习小组”、“奥特曼号”、“花仙子小组”什么的。
起好小组名字,可以增加小组凝聚力。
4、“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是“教”跟着“学”走,注重课堂生成,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课堂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师只有对所要进行教学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把握好课堂生成,把“无效生成”化解或提升为“有效生成”。
课堂开放了,生成了,教学随机事件增多:奇思妙想有,胡思乱想也有;锦上添花有,画蛇添足者也有。
但只要其中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教师就要挖掘、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在我们的课堂上,要放手,要让学生像孙猴子一样翻筋斗云、抡金箍棒,大展宏图;又要注意调控,要让孙猴子无论怎样的弹跳蹦蹿,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不过,修炼成如来佛需要广大教师刻苦努力,不懈努力。
导学案高效课堂上要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要求教师有更强的应变、组织能力、教材驾驭能力,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
三、“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1、“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以往的对个人的评价为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用教育评价培养小组荣誉感,用小组荣誉激发组员的上进心,,促使组员之间的合作。
有的班是在全班范围内评选优秀学习小组,颁发奖状、贴出照片或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有的班是两个小组互相选为竞争对手,在墙壁上设置评比栏。
在小组评价的机制下,那些学习认真、有上进心的孩子就会主动成为教师的助手,会督促组里有惰性的孩子前进,前进,再前进,因为我们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进步才能得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
导学案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能力强的孩子在一句一句地教能力差一些的孩子,拽着他们的胳膊让他们举手。
2、导学案课堂上人人踊跃发言,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资料得不到展示的机会。
经常出现手举得老高,站起来却激动得忘记了要说什么的孩子。
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责备,因为他一定是有精彩急着说,我们的老师总是微笑的让学生坐下慢慢想。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上,经常有孩子拦着老师,赖着不让下课,因为他们组精心的准备还没有展示。
3、以前的教学是老师一个人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是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备课、查资料,而且老师还要根据导学案作业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备课。
4、导学案课堂有时候是教师讲授,但更多时候是学生互教、交流、展示、质疑、争论,导学案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由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决定。
5、导学案课堂的掌声有时候给完美的回答,有时候给精彩的提问;导学案课堂的掌声有时候是教师提议的,有时候是学生自觉爆发的。
6、导学案课堂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
二附小“导学案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的学习能力,孩子们形成了勇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另外,二附小“导学案高效课堂”上的孩子还养成了细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在二附小“导学案高效课堂”上,有时候老师什么都不用讲,孩子们就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导学案高效课堂”是孩子们展示自我、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是教师轻松惬意地欣赏孩子们成长轨迹的殿堂“导学案高效课堂”解放了老师,发展了学生。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和“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二附小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二附小语文教研组将继续进行“导学案高效课堂”的探索,去除一些不完善的部分,不断磨合,找到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
希望通过“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给学生们一个精致高效的课堂。
相信在逐步推进导学案的过程中,二附小语文教研组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相信二附小语文教研组能人人争做学校课改的引领者、人人争当课改专家,相信二附小语文教研组导学案学习模式一定会对我校的课改工作起到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四、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教研成果,有校本教材、教学设计,有实验报告、教学论文,也有学校章程、教学课件、教学实录等,有的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有的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和表彰。
(1)全校范围内编写、印制、使用了《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和《二附小语文教研组激励性课堂评价语言参照表》;(2)制定实施了“导学案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举行了多次研讨活动;(3)实验报告《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自己探寻;给学生一双翅膀,让学生自己飞翔》获得2015年青海省第十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4)论文《“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2015年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论文《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课改的尝试》2015年发表在《教师教育研究》杂志,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与运用》2015年发表在《《教学与研究》杂志,论文《让思维的火花跳出来》2013年发表在《商品与质量》杂志;(5)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圆明园的毁灭》获得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雷雨》获得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6)教学实录导学案作文课《秦老师的秘诀》获得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7)导学案课课件《雪孩子》获得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8)形成了优秀成果集、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教学软件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