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②中和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以将稀硫酸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温度变化曲线:pH变化曲线:【思考1】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稀硫酸溶液图像有何区别?③中和反应的应用:iCa(OH)2:改良酸性土壤。

ii Mg(OH)2、Al (OH)3:治疗胃酸过多。

注意:基本不用碳酸盐,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加重胃溃疡。

【思考】该过程中,胃酸pH变化曲线是怎么样的?iii NaOH:精炼石油(中和其中的酸)。

iv 昆虫叮咬的止痛、消肿:酸性与碱性中和(涂肥皂水[碱性]或食醋[酸性])(5)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①碱性氧化物:像氧化铁、氧化铜,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假设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还可能有:猜想1:HCl 猜想2:NaOH 猜想3:HCl和NaOH你认为上述猜想不合理的是(12)。

【实验方案】(1)某同学用一支洁净试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烧杯中溶液里一定不含(13);(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甲乙丙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14)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推论与分析】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两处明显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15);②实验结论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16);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你认为【假设猜想】中(17)是正确的。

(3)在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8);②计算2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9)(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变式训练6】【静安区12年二模】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探究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14) 色。

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

②探究上述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H2SO4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BaCl2、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H2SO4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H2SO4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16)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 (17)。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稀H2SO4过量,你选用____(18) (药品或者方法)。

考点四:酸和碱的图像分析【例7】【杨浦区13年二模】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变式训练7】【静安区12年二模】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镕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基础型1.(2015宝山二模)某溶液的pH=4,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A. 紫色B. 红色C. 蓝色D. 无色2.(2013金山二模)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反应,酚酞仍显红色的是()A.稀硫酸B.盐酸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钾溶液3.(2012奉贤二模)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4.(2012普陀区二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5.(2012金山区二模)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①图中M应为(1)类物质。

(填物质类别)②盐酸的pH(2)7(填“<、>或=”)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____(3)____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④写出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4)。

6.(2012松江区二模)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鉴别的试剂是()AaA。

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乙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氢氧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哪种不合理?并说明理由(7)。

3. 有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铁,现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发生:(1)A+B →蓝色沉淀(2)C+D →白色沉淀(3)B+D →红褐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4.【2015年徐汇二模52】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2NaCl + 2H2O2NaOH + H2↑+ Cl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烧碱不纯,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该烧碱可能含有少量食盐,为了检验食盐是否存在,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1.取少量烧碱溶于水,滴加过量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解释:滴加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11)。

2.再滴加(12)。

(13)结论:烧碱中含有少量食盐。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4)。

②甲同学在上述检验后,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测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步骤下图所示。

加入过量氯化镁溶液的目的是(15)。

操作A的仪器或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则操作A应选择(16)(填字母)装置。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操作,称量与计算准确。

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17)。

③乙同学依据甲检验,利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测NaOH百分含量。

实验过程如下:称取烧碱样品ag,溶于水,滴加盐酸至过量。

滴加盐酸的体积与pH变化规律如右图。

则根据实验与图象中的有关数据能否得出NaOH百分含量。

如果能,说明理由(18);如果不能,需要补充的数据是(18)。

5.【2015年长宁二模49】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方案一: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该盐酸的pH,pH (16)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该盐酸中,混合后测定其pH大于7 ,此时该溶液中溶质是(17)。

结论:HCl与NaOH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方案二:如右图所示,乙烧杯中观察到(18)。

结论:HCl与NaOH发生了中和反应。

写出烧杯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

6.【2015年杨浦二模22】某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关于该固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碳酸钠B.一定含氢氧化钙C.一定含氧化钙D.可能含碳酸钠7.【2014年松江二模44】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Na2CO3+2 HCl→2NaCl+ H2O+CO2↑C.制取氢氧化镁:MgCl2+Cu(OH)2→Mg(OH)2↓+ CuCl2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CaCO3+2HCl→CaCl2+H2O+CO2↑8.【2014年松江二模51】某同学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①在盛有试剂Ⅰ的试管中,先后加入试剂Ⅱ、试剂Ⅲ,同时不断振荡,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

试剂Ⅱ是(8)。

②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9)减弱,这是由于(10),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

③取上述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验证化学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下列中不能加入的试剂是(12)。

A.石蕊溶液B.铜片C.氧化铁D.硝酸钡溶液9.【2015年浦东新区二模53】某同学对三种牙膏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定牙膏的pH。

甲:pH=8.5 乙:pH=7.0 丙:pH=6.5能缓解牙齿酸痛的碱性牙膏是(33)(填“甲”、“乙”、“丙”)。

②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该同学用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各取三种牙膏膏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甲、乙牙膏的表面(34);丙牙膏的表面无明显现象。

甲、乙牙膏中含碳酸钙,丙牙膏中不含碳酸钙。

上述实验不够完善,还需增加的一步操作是(35)。

③比较甲、乙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逸出气体的质量,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牙膏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数据如下:时间(min)0 2 4 6 8 10 12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牙膏甲261.0 260.0 259.3 258.8 258.5 258.5 258.5 牙膏乙263.0 262.4 261.9 261.4 261.0 261.0 261.0【实验结论】(36);【实验反思】经查实,上述方法所测得的两种牙膏的碳酸钙含量均偏小(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偏小的原因可能是(37)。

A.盐酸挥发B.有水蒸气逸出C.装置漏气D.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2015年中考41题】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B.用水鉴生石灰和石灰石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2015年中考44题】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2014年中考51题】7.0g含杂质的铁粉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甲所示(杂质不与酸.碱.盐发生反应)。

氢气的物质的量(mol)铜的物质的量(mol)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