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溶液剂的分类
第三章
液体药剂
● 3.其他性质
胶凝性 ● 渗透压
● ●
黏度与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体,粘稠性大小用黏度 表示。
第三章 液体药剂
影响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因素
①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可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 此过程称为盐析; ②向溶液中加入大量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也能破坏水 化膜而发生脱水析出;
③长期放置因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为陈化;其他原因如盐类、 pH值、絮凝剂、射线等的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沉淀,称 为絮凝;
④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产生凝结沉淀; ⑤线性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胶凝。
第三章
三、举例
液体药剂
•胃蛋白酶合剂
[处方] 胃蛋白酶 橙皮酊 羟苯乙酯溶液 共制 20g 20ml 10ml 1000ml 稀盐酸 单糖浆 纯化水 20ml 100ml q.s
超声分散法。用20000Hz以上超声波所产生的能量 使粗分散相粒子分散成溶胶剂的方法。
凝 聚 法
物理凝聚法:通过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如溶剂 组成)使溶解的药物凝聚成为溶胶 的方法。 化学凝聚法: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 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的方法。
思考: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有什么异同点?
均相体系vs非均相体系。 热力学温度体系 vs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分子,1-100nm vs 微粒,1-100nm。
[讨论] (1)分析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
(2)怎样保证胃蛋白酶的活性?
溶 胶 剂 定义: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
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
结构特点:胶粒具有双电层结构
双电层结构
• 双电层结构
微粒本身解离或吸附而带电, 另一层为吸引的反离子。
溶胶剂
溶胶剂的性质
(1)双电层结构和稳定性
(2)电学性质 具有电泳现象。 (3)光学性质 具有丁铎尔效应 (4)动力学性质 有布朗运动。 Nhomakorabea.溶解法
取所需水量的1/2~4/5,将高分 子物质或其粉末分次撒在液面上 或浸泡于水中,使其充分吸水膨 胀胶溶,必要时略加搅拌。如 CMC-Na、胃蛋白酶等。
2.醇分散法
取粉末状高分子原料置干燥容 器内,加少量乙醇或甘油使其 均匀润湿,然后加大量水振摇 或搅拌使溶。如西黄蓍胶、白 芨胶等。 片状、块状的高分子原料应先 加少量冷水浸泡一定时间,使 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加足量 热水并加热使胶溶。如明胶、 琼脂等。
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 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 液体药剂。以水为溶剂者, 称亲水胶体溶液。
分子状态分散 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稳定
高分子溶液剂的分类
1.以水为溶剂者,称为亲水高分子溶液, 又称亲水胶体溶液或胶浆剂。 2.以非水制剂为溶剂者,称为非水性高 分子溶液剂。
3.热溶法
二、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
● 1.荷电性
因结构中的某些基团解离而带电,具双电层结构。 带负电荷: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淀粉、 磷脂、酸性染料(伊红、靛蓝等)、鞣酸等 带正电荷:琼脂、血红蛋白、明胶、碱性染料(亚甲蓝 甲紫等)、血浆蛋白等。
● 2.水化膜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水化作 用和荷电。 水化膜的形成过程 盐析 + + + + --- -阿拉伯胶- + + ---+ + + +
一、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
均要经过 溶胀过程
•第一阶段:可溶性高分子刚与溶剂相接触时,溶剂分子开
始扩散进入高分子固体颗粒,颗粒的体积慢慢地膨胀,称为 有限溶胀过程; 静置 即可 第二阶段:溶胀的颗粒表面的水化高分子开始互相拆开,解 脱分子间的缠绕,高分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称为无限溶胀过程。 需搅拌 或加热
溶胶剂的制备 1.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胶溶法 超声分散法 2.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分 散 法 机械分散法。常采用胶体磨进行制备。药物、分散 介质以及稳定剂从加料口处加入胶体磨中,胶体磨以 10000r/min转速高速旋转将药物粉碎成胶体粒子范围。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系使刚刚聚集起来的粗粒子 重新分散成溶胶粒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