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得及全面实施。
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
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
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
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
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
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
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
从近年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
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
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被动改变将会带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没有得及全面实施是因为“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
B.“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C.“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2.作者认为“在我国,实施滕笼换鸟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这一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A.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下,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大战略的需要。
B.近年,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
C.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近年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只有非农产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才愿意进城务工的现象。
D.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环境等竞争优势。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是否实施“腾笼换鸟”取决于刘易斯拐点的是否到,若未到刘易斯拐点,则应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必须缓行。
B.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刘易斯拐点”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得到过验证。
C.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短期内会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D.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而未被动改变不太可能会带更大的震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昱亦以为然。
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
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
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
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
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年三十六薨,子祯嗣。
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破,以典为裨.将军——裨:副贰B.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C.进、典、辽皆素.不睦——素:平素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使┅┅逃跑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将谋略之才的一组是( 3分 )①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③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⑤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⑥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负责运送军粮的李典与程昱被高蕃阻断水路,李典等未按太祖指令转走陆路,果断渡河击败高蕃,打通了水路。
B.李典随夏侯惇阻击刘备时,夏侯惇不听李典劝阻,受刘备引诱,误中埋伏,多亏留守的李典率部及时施救,刘备望见救兵赶到,这才撤军。
C.李典伯父李乾在世时,即与宗亲宾客数千人定居乘氏,后李典为替太祖充实郊野地区,主动申请移民魏郡,并最终率宗族一万三千人移居邺。
D.李典年龄虽小,但在军中被奉为长者,与他的道德修养、处事作风不无关联,如合肥一战,他大公无私,主动请战,与张辽并力击退孙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 “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8.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9.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
”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惹祸的大衣李显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
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
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
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
“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
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
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
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
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