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汇总1、水分子是通过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结构。
2、食品中的水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下列食品中,()的等温吸湿线曲线是S型的?A.糖制品B.水果C.咖啡提取物D.肉类课后作业1、水在食品中的作用?2、简述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3、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主要的区别?4、简要说明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反应(或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原因?填空题1.糖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2.常见的二糖有()、()和蔗糖。
3.戊糖与强酸共热,因脱水而生成(),己糖与强酸共热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以及少量(),他们与()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4. 糖与()试剂共热时,蓝色消失,同时生成Cu2O的砖红色沉淀,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5. 果胶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和()。
6. 淀粉糊化(gelatination):淀粉粒在受热(60-80℃)时会在水中溶胀,淀粉链之间的()断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分散在水中,此过程称为淀粉糊化。
7. 淀粉遇碘呈()色。
8.单胃动物不能消化纤维素是因缺乏水解()糖苷键的纤维素酶。
9. ()和()是与糖有关的非酶褐变反应。
10.淀粉分子具有()和()两种结构。
11. 蔗糖水解生成()和()。
12.淀粉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选择题14. 下列()不属于单糖。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果糖 D核糖15.乳糖不耐受症16.淀粉的糊化17.淀粉的老化18.美拉德反应问答题19.简述糖、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之间的相互关系。
20.论述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和控制淀粉老化的方法。
一、填空题1.脂质是指()与()脱水反应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2.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如()、()和EPA。
3.甘油三酯的通式是:()。
4.()、()和硫酯,除了含有脂肪酸和醇外,还含有非脂分子的成分,属于复合脂质。
5.油脂可能形成三种晶体形态:α型、β型和β’型,其中()型最稳定。
6.乳状液可以分为()型和()型。
7.脂类氧化的三种途径:()、()和酶促氧化。
氧化后形成的氢过氧化物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的醛、酮、酸等,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即();或发生()反应,形成二聚物或多聚体。
8.()指1kg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9.()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可说明脂肪或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10.()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酸价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量成正比,反映了油脂品质的优劣,一般新鲜油脂的酸价较低。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不得超()。
二、选择题1、花生油和玉米油属于()A亚麻酸 B月桂酸 C植物奶油 D油酸-亚油酸2、海产动物油脂中含大量()脂肪酸,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
A长链饱和 B短链饱和C长链多不饱和 D短链不饱和3、人造奶油要有良好的涂布性和口感,这就要求人造奶油的晶体为细腻的()型。
Aβ' Bβ Cα Dα'4、在动物体内脂肪氧化酶选择性的氧化(),产生前列腺素、凝血素的活性物质。
A亚油酸 B二十碳五烯酸C二十二碳六烯酸 D花生四烯酸5、脂类的氧化聚合是在高温下,甘油酯分子在双键()碳上均裂产生自由基。
Aα- Bβ- Cγ- Dω-6、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然而它的保存性较好;精炼牛油富含饱和脂肪酸,但保存性较差,容易氧化酸败。
其原因可能是()。
A 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氧化。
B 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但不容易形成影响风味的小分子会发性醛酮。
C 植物油中含有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而牛油中几乎不含这些物质。
D 牛油在常温下不易发生氧化,,但精炼后抗氧化物质被破坏,容易发生氧化。
7、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被氧化,你估计它的碘值会有怎样的变化()。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发生变化8、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你可以用一下哪一个指标来检测早期变化()A羰基值 B过氧化值 C酸价 D皂化值9、仅从化学稳定性来说,以下哪一种脂肪更适合用来进行高温煎炸烹调()。
A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
B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
C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椰子油。
D 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
10、油脂在加热过程中冒烟多和易起泡沫的原因是油脂中含有()。
A磷脂 B不饱和脂肪酸 C色素 D脂蛋白三、名词解释1、同质多晶2、酸价3、碘值4、油脂酸败四、简答题1、脂类的功能特性有哪些?2、油脂的塑性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3、食品中常用的乳化剂有哪些?4、影响食品中脂类自动氧化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1、试论述脂类的氧化及对食品的影响。
2、脂类高温加热时的变化及对食品的影响。
一、填空题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均为。
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和()。
氨基酸的差别在于含有化学本质不同的()。
2、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在强酸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3、通常将蛋白质结构分为()、()、()、()四个结构水平。
4、一般来说,在温和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变性(涉及三级、四级结构破坏);而在比较强烈的条件下,则趋向发生()变性(还涉及二级结构破坏)。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和()。
6、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蛋白质颗粒分散在溶液中与普通胶体质点一样具有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电泳、不能通过半透膜及具有吸附能力等交替溶液的特性。
7、蛋白质的沉淀分为()和()两种,加入硫酸铵等强电解质可以使蛋白质沉淀下来,加水后会(),这是因为(),此过程属于()沉淀。
8、N条多肽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缔合聚集,构成蛋白质的()。
9、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氨基酸所处环境呢的pH大于pI时,氨基酸分子带(),pH小于pI时,氨基酸带(),pH等于pI时,此时溶解度(),常用此方法分离提取氨基酸。
10、明胶形成的凝胶为(),而卵清蛋白形成的凝胶为()凝胶,其主要原因是()。
二、选择题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C、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D、使蛋白质溶液成为沉淀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外,都是()。
A、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L-β-氨基酸D、L-D-β-氨基酸3、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的改变B、空间构象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4、变性蛋白的特点是()A、共价键被破坏B、能结晶C、溶解度增加D、生物学活性丧失5、测得某一蛋白质的含氮量为0.8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
A、2.50gB、5.00gC、3.00gD、6.25g6、在蛋白质-水分散体系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则一个结果将是()。
A、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B、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C、无变化7、下列氨基酸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甘氨酸B、苏氨酸C、丝氨酸D、天冬氨酸8、形成稳定肽空间结构,分厂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A、不断绕动状态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C、同一平面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9、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静电作用力B、氢键C、疏水健D、范德华力10、谷类蛋白质的限定氨基酸()。
A、精氨酸B、赖氨酸C、蛋氨酸D、色氨酸11、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
A、不带正电荷B、不带负电荷C、在电场中不泳动D、溶解度最大12、下列哪个性质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
A、胶体性质B、两性性质C、沉淀反应D、变性性质13、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A、稳定性增加B、表面净电荷不变C、表面净电荷增加D、溶解度最小14、蛋白质中的主要化学键是()。
A、肽键B、二硫键C、盐键D、氢键15、以下物质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酶B、表皮C、毛发D、果胶三、名词解释1、氨基酸的等电点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5、蛋白质的沉淀作用6、蛋白质的变性简答题1、简述蛋白质的变性及其影响因素,举例几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2、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有哪些?各级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哪几种?3、影响蛋白质的乳化性质的因素有哪些?4、蛋白质沉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论述题1、论述新型蛋白质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应用前景。
2、热处理对蛋白质质量的影响?1. 核酸是以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起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核苷酸包括和磷酸。
3.每种核酸都含有种碱基。
4.碱基和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连接形成核苷(nucleoside) (或脱氧核苷)。
5.核苷(脱氧核苷)和以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6.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
7.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A对T有两个氢键,C对G有三个氢键,这种A-T、C-G配对的规律,称为。
8.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单位是。
9.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 (polyA)结构,称为。
10. 的功能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1.原核生物由 S小亚基和 S大亚基组成;真核生物由S小亚基和 S大亚基组成。
12. 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的断裂。
13. DNA变性是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14.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
15.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
16. PCR的中文全称是。
17.根据底物不同,核酸酶可以分为和。
1. 人体仅能吸收糖。
2. 膳食中不可消化的多糖被称为。
3.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亦称糖的无氧氧化。
其反应部位是。
4. 糖的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
第二阶段为生成。
5. 糖酵解调控的三种关键酶:、和。
6. 糖酵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
7. 糖的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出能的过程。
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反应部位是及。
8. 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酵解途径、、和。
9.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分子乙酰CoA;经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分子FADH2,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关键酶有:、和。
10. 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11. 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的主要方式。
1.机体每日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维持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就称为()。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即(),以氮的保留量与氮的吸收量的百分率表示。
3.()指体内需要,但人体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