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孙超 201100080120一、淮安的文化资源盘点1、淮安简介淮安市,下辖四区四县,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畔,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淮安曾用名淮阴、楚州、山阳、清江浦、清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传说大禹治水于此,故其名取意“淮水安澜”。
淮安在夏商时期已有开发,春秋时期建成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为京杭运河有史记载最早开挖的河段。
秦朝正式置淮阴县。
隋唐时期淮安凭借其运河交通枢纽地位成为大都市——楚州。
南宋时期宋金隔淮河对峙,淮安衰落。
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要道,淮安再度复兴。
明清时期,漕运总督驻节淮安,河道总督也长时间驻节淮安,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近代伴随交通方式的变更,运河交通衰落,淮安沦落为苏北小城。
直到进入21世纪后,淮安再度快速发展,苏北中心城市初见规模。
2、淮安的历史文化资源a.历史遗迹淮安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名人活动遗址、水利遗址四类。
古人类遗迹以青莲岗文化遗址为代表。
“青莲岗文化是我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
”1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六千余年,因最早发现于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青莲岗而得名。
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以东阳城遗址和泗州城遗址为代表。
东阳城兴起于秦汉,南北朝时期因战乱荒废。
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发现大量秦汉遗物,城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因其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繁荣一时,同时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
到清康熙年间黄河南下夺淮,泗州城被淹没,埋没于洪泽湖底。
其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古城的原貌,因而有“东方庞贝”之称,遗物众多,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名人活动遗址以淮阴侯韩信和开国总理周恩来两位名人的活动遗址为代表。
关于韩信的遗址有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等。
关于周恩来的遗址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等。
另外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老残1《中国世界古文化》,刘丰编著,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37页游记》作者刘鹗的故居,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祠,明代水利官员陈瑄、潘季驯的祠,清代水利官员吴棠的祠,鸦片战争抗英将领关天培的祠和墓,京剧大师周信芳、王瑶卿故居,教育家李更生故居,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明祖陵等。
水利遗址以清江大闸、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镇水铁牛、双金闸、淮安钞关遗址为代表。
淮安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兴衰皆因运河,与运河有关的遗址很多。
清江大闸和清口枢纽始建于明代,用以调控运河水流,便于漕运船只穿行。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直到清代建成了现存的规模。
大堤抵御洪水,保护了淮安城的安全,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技艺。
洪泽湖大堤旁原有“九牛二虎一鸡”的铜塑,现存五只牛塑,并称为“镇水铁牛”,做工精细,也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思想。
双金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用于控制南下夺淮的黄河水流。
民国年间双金闸坍圮,由英国工程师重建,保留至今。
淮安钞关设置于明清两代,是中国八大钞关之一,也是最大的钞关,是中央设在地方的税务机构。
目前京杭大运河沿线的35座城市联合将大运河沿线遗产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上的几处水利遗址均被列入了首批提交的遗产点中。
b.历史建筑淮安的历史建筑主要有府衙建筑、楼阁建筑、古城镇、古代园林四类。
府衙建筑主要以淮安府署、总督漕运公署为代表。
淮安府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地方府衙,关汉卿的《窦娥冤》即以淮安府署为背景。
总督漕运公署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的府衙。
漕运总督总管运河漕运,史可法、林则徐等均担任过漕运总督。
楼阁建筑主要以镇淮楼和清江浦楼为代表。
镇淮楼始建于南宋,是一座位于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的城楼。
镇淮楼上陈列了诸多历史遗物,有古代兵器、木乃伊等,还有淮安区名人展。
清江浦楼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城楼,是当时的漕运都市清江浦繁荣的见证,是清江浦的标志,也是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古城镇主要以河下古镇和码头古镇为代表。
河下古镇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出过赵嘏、梁红玉、吴承恩等名人,进士辈出,三鼎甲齐全。
河下古镇也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淮安茶馓、文楼汤包、长鱼宴皆出于此。
河下古镇保存完好,七成以上为清代以前的建筑,九成路面为石板路,很有开发价值。
码头古镇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有淮阴故城遗址、秦甘罗城遗址,出过韩信、枚乘、枚皋等名人,也有淮扬名菜码头牛羊肉。
古代园林主要以清晏园为代表。
清晏园是清代河道总督府的后花园,是苏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园林,较好的展现了官宦园林的特色。
园内有清代碑刻、特色假山、曲廊水榭等,也展出一些与河道总督相关的陈列品。
c.无形文化遗产淮安的无形文化遗产类型多样,独具特色。
淮安与扬州同为淮扬菜的起源地。
淮菜代表菜品有软兜长鱼、白炮虾仁、开洋蒲菜、盱眙龙虾、高沟捆蹄、涟水鸡糕、淮安茶馓、文楼汤包、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等。
淮安也是淮剧和淮海戏的起源地之一。
其中江苏省淮海剧团即设在淮安。
另外淮安的京剧也有一定的规模,历史上出过周信芳、王瑶卿等京剧大师,现代京剧大师、“红娘”宋长荣也常驻淮安。
以上戏剧形式均被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淮安的一些民间歌舞也被列入该名录中,如十番锣鼓、工鼓锣、南闸民歌、洪泽湖渔鼓、莲湘舞蹈等。
3、淮安的民俗文化资源a、民间传说淮安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也留下了诸多传说故事。
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韩信传说、巫支祁传说、水漫泗州城传说等。
由于淮安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家乡,因而《西游记》也成为了淮安引以为豪的民间文化之一。
b、民间技艺淮安有一些民间的技艺,例如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阙氏膏药制作技艺等,被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淮安市博里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博里农民画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是中国现代农民画的杰出代表。
c、民间礼俗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被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外淮安人也过农历二月二的“龙头节”,小孩要剪头发,媳妇要回娘家。
淮安历史上也长时间有庙会的习俗,例如唐朝以来的都天庙会、东岳庙会,遗憾的是近代发生了中断。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恢复庙会的习俗。
4、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近代的革命战争中,淮安凭借其苏北中心的地理位置,留下了诸多的红色文化纪念地。
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一个连队的八十二名壮士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故事。
目前建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淮安盱眙黄花塘,目前建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在淮安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
其作为苏皖边区政府驻节办公之所,它记录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革命文化。
二、利用与保护情况1、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情况a、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情况淮安的古城遗址保护开发情况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例如青莲岗文化遗址、东阳城遗址、泗州城遗址都仅仅是处于保护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进行开发和产业化。
由于这些遗址都处于远离城镇的地方,还没有直达的交通班车。
交通的闭塞导致了景点的低知名度,前去的游客很少。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历史遗迹的保存保护。
尤其是泗州城遗址,其作为我国唯一一个灾难性城址,完好的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城市的原貌,开发价值极高,但因为技术尚不成熟,出于对遗址保护的考虑,开发计划被搁置至今。
名人活动遗址开发情况是比较不错的。
对于与同一人物相关的多处遗址,淮安市采取了“打包”的方式进行宣传。
吴承恩故居现已被打造成为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的场所。
央视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捐献其所有艺术藏品,建立了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和六小龄童工作室。
淮安市政府又在新城建立了西游记博览馆,综合应用声、光、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对《西游记》进行全面溯源和演绎,展示内容多样,富有创造性。
目前新建“西游记乐园”也被纳入了计划。
这样实际上是将这些景点统一贴上“西游记”的标签进行宣传,并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建馆相结合,思路是不错的,具体成效还要等待全部完成之后才能知晓。
况且淮安周边的连云港市也在建造西游记主题公园,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这三处景点也被联系起来,使用一个标签进行宣传打造。
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本也可以使用一个标签进行打造,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遗址分属淮安市淮安区和淮阴区码头镇,且相距甚远,这使得韩信相关景点的“打包”产生了困难。
而采取这种“打包”统一宣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牺牲”了其他零散存在的名人活动遗址。
这些遗址不太好找到同样的主题,宣传起来太零散,因而知名度不高。
其中的一些遗址同其他类型的遗址联系在了一起,例如吴公祠就被融入了文庙新天地历史城区,周信芳故居被融入了都天庙历史城区,梁红玉祠被融入了河下古镇等等。
这样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景点融合的方式不失为另一种“打包”的手段。
凭借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淮安的水利遗址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对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
对于这些遗址的开发工作我想应当要等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才能全面展开。
不过淮安市政府明确提出“推进古运河文化长廊……等重点旅游项目,着力发展名人名城运河之都游……等特色旅游。
”2对运河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开通运河水上公交,构建运河景观带,届时运河沿线的各类景点都将作为一个整体推出,形成淮安特色城市品牌。
b、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情况淮安的府衙建筑保护开发的都不错。
淮安府署精心修复了原貌,并且每天都会有模拟清代官员审案的表演,展出古代官府的文物等等,已经作为国家级4A景点对外开放。
总督漕运公署已经与新建的中国漕运博物馆一起,建成了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公园,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国的漕运史。
楼阁建筑目前仅仅作为地标性建筑而存在。
清江浦楼因为损坏比较严重,修复后用护栏紧紧围住,谢绝靠近。
相关部门在运河中洲岛上仿照黄鹤楼的外形重建了新的清江浦楼,作为城市景观而存在。
镇淮楼也同样作为淮安的地标存在,如果说开发的话,也只是楼上陈列的文物开放参观,收取门票5元。
古城镇的保护和开发也处于起步阶段。
河下古镇在保留原有民居、石板路的基础上,在外围新建了一些仿古的、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整个古镇免费开放。
但由于宣传不足,河下古镇名气并不大,而且作为旅游景点来说,配套设施与服务并不完善,还需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