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课后习题及详解(第十五章 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圣才出品】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课后习题及详解(第十五章 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
1.“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答:(1)“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核心观点
①媒介即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

a.不同媒介延伸了人的不同部分,也延伸了不同的感觉器官。

文字是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耳朵的延伸。

b.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时代感觉器官的延伸不再是单个器官的延伸,而是整体的延伸,神经中枢的延伸,也可以称为声觉空间的延伸。

c.电子媒介并不只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了部落文化。

人类是把部落扩大到整个地球,麦克卢汉给它起了一个带有诗意的名字一一“地球村”(global village)。

②“冷媒介”和“热媒介”
a.冷媒介是指信息强度较低,能够带给公众更多参与空间,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

b.热媒介是指具有丰富信息内容而参与度较低的媒介,不需要接受者投入较多的想象力,如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

c.麦克卢汉认为,广播是热媒介,原因是它只延伸了我们一种感觉器官,很清晰,听众的参与度较低。

d.电视是冷媒介,原因是电视要求的参与度相当高,电视的信息常常模糊不清。

(2)理论的局限性
①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惟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②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
③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

2.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广播电视是何种延伸?
答:(1)媒介是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

①不同媒介延伸了人的不同部分,也延伸了不同的感觉器官。

文字是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耳朵的延伸。

②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时代感觉器官的延伸不再是单个器官的延伸,而是整体的延伸,神经中枢的延伸,也可以称为声觉空间的延伸。

③电子媒介并不只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了部落文化。

人类是把部落扩大到整个地球,麦克卢汉给它起了一个带有诗意的名字——“地球村”(global village)。

(2)作为热媒介的广播与作为冷媒介的电视
①广播是一个热媒介
广播只延伸了我们一种听觉感觉器官,很清晰,但是听众的参与度较低。

广播参与度低的一个重要证据是:收音机是伴随媒体,我们可以一边走路或一边开车一边听收音机。

②电视是一个冷媒介
电视要求的参与度相当高。

它延伸了我们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

电视必须吸引人的参与才能维持其收视率。

电视的信息常常模糊不清,加上现场直播的信息传播者也常处于无知状态,镜头更是不能清晰表达内容、很粗糙,还会出现技术错误。

使受众在意义产生的过程中成为更加平等的伙伴,从而促进了受众的深度参与。

3.如何理解电视的符号暴力是一种参加者意识不到的共谋?
答:在对法国电视的研究中,布尔迪厄提出了“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概念,即在物质暴力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后产生的一种隐蔽权力。

(1)布尔迪厄认为,权力或者资本都可以变为符号,产生某种特殊的支配性影响,这就是符号权力或符号暴力。

(2)电视讨论中存在一系列隐藏的审查机制,像采访对象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讨论者的确定甚至程序的事先策划都使自由交流变得困难。

(3)布尔迪厄认为,电视从不利于表达思想,它需要一种“快速思维”,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导致出现一批“媒介常客”,他们使观众陷于思想的颠覆性沉沦与老生常谈之中。

电视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消化过的食品和预先形成的想法。

4.梵迪克的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答:梵迪克认为,新闻报道隐含着一般性组织结构和叙事规则,由此可以用新闻图式进行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

其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具体包括:
(1)概述:标题和导语。

(2)情景:语境中的主要事件和背景。

(3)后果:社会、政治事件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的后果有时甚至比事件本身更重要。

(4)口头反应:大多数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之后通常会邀请重要的参与人或意见领袖发表评论。

(5)评论:虽然许多媒体都主张新闻事实不得与观点混淆的职业准则,但是最后部分的评论还是经常在新闻中出现,尽管有时是以间接的方式出现的。

5.电视节目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
答:电视节目在叙事上的特点表现为:
电视节目不是由自我完整的单一性故事构成,而是由一系列传播的故事构成(其中有些故事根本谈不上完整性)。

例如,电视故事与电影故事有一个明显的差异:电视故事因插播商业广告、公告和节目预告而出现中断。

电视节目制作人在中断前后需要通过节目安排来适应这一情况。

这就要求电视故事必须有更多的悬念和转折点,必须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使得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

为了适应电视故事的这种叙事特点,现在的商业广告甚至也借用了这一方式;广告故事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做成连续的系列或是分成若干小节。

电视故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普遍且主要使用系列片或连本连续剧的形式。

系列片和连本连续剧的人物和场景都反复出现,但系列片中每集的故事是完整的,连本连续剧中每集的故事都不完整,而且叙事从不收尾,如美国的肥皂剧。

科兹洛夫指出,系列片面临的叙事问题是:观众没有悬念感,因为他们知道主角们肯定不会有事,下周一样登场,多数系列片的人物只有现在,没有过去;而连本连续剧的问题是,不能指望观众观看每一集,结果多数故事内容周周重复,好让不是每集必看的观众能坚持看下去,连本剧必须刻意在每一集后留下悬念。

6.电视节目的内容生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电视节目的内容生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把关人”影响
“把关”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943年在渠道理论(channel theory)中提出的概念。

他以“号召人们食用牛下水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为例,讨论了家庭妇女在获得食物的渠道中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影响。

在渠道的不同关口,把关人会对面临的多种选择进行控制。

狭义的把关是指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对所经过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广义的把关概念泛指信息的整个编码过程,不仅包括信息的选择,还包括对信息的内容、表现、重复次数、发布时间、刊载媒体、流向等方面的操纵与控制,把关不仅限于大众媒体,也存在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中。

(2)媒介组织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内容生成受到媒体组织的目标、分工、权力机构、无形政策、惯例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媒介组织,有不同的媒介特点和媒体定位,电视节目的内容需要符合对应的传播媒介,符合播出的媒介平台,同时又要体现自身的节目特点。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电视节目内容的生成受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第一是指宏观环境,即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第二是指中关环境,即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即行业法规,道德规范等;第三是指微观环境,即电视节目本身的特点及节目定位、受众等。

7.广播电视的效果研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代表理论是什么?
答:广播电视的效果研究经历了魔弹论/皮下注射论、有限效果论以及宏观效果论三个
阶段。

(1)魔弹论/皮下注射论
皮下注射论也被认为是大众媒介的强效果理论。

持此观点的研究者相信:“一条信息以相同的方式传给每一只眼睛或耳朵,会产生基本相同的反应。

至于这是谁的眼睛或耳朵,那就无关紧要了。


但这种理论受到线性传播思维的影响,不仅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受众看作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忽视了各种社会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无疑具有诸多的历史局限性。

如后来有研究者分析,之所以公众对“火星人”的广播剧产生恐慌,也是源于当时人们对即将发生的真实战争处于一种高度焦虑的状态。

(2)有限效果论
自20世纪40年代起,延续到60年代初,美国的媒介分析试图通过实验室和大量的社会实证调查来监测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研究被称为“有限效果论”,其代表人物有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eld,l901~l976)、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等,代表理论有“两级传播理论”、“传播与说服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等。

(3)宏观效果论,主要有议程设置和知沟理论
①议程设置与铺垫效果。

1972年,麦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 well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第一次系统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假设。

他们在一项对1968年总统竞选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话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也越容易被公众关心和讨论。

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