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环境污染和危害
C、赤潮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989年8月-10月黄骅发生严重赤潮,
持续时间之长、致灾面积之大是国内罕见的, 使沿岸养虾业遭受灭顶之灾。
1999年5月15日,上海外滩赤潮
1999年7月16日辽东湾夜光虫赤潮
2005年6月9日浙江玉环海域发生 条带状的赤潮
二 、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
图B:群体(LM);
我国海洋赤潮微型生物 出现的频率依次为:
夜光藻(36次)> 其他甲藻(22次)> 硅藻(14次)> 蓝细菌(5次)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产生毒素,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2、水质严重恶化,影响水厂供水 3、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4、湖泊失去旅游观光价值
1.产生毒素,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海红海湾、大亚
湾东部和珠江口
的外伶河水域均
发生过红色中缢
虫赤潮,持续时
间2天左右。
图A:细胞个体(示意图);
图B:细胞形态(LM)。
❖ 蓝藻门 颤藻科 束毛藻属 红海束毛藻
藻体由短筒形细胞重 叠成丝状群体。
该种在我国南海大量分 布。
束毛藻可以产生类似与 神 经毒素的藻毒素,并对渔 业等 产生危害。
(一)湖泊优势藻类
湖泊中优势藻类主要是蓝细菌(又称蓝藻)中 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束丝藻属和颤藻属等种
类。其次是绿藻、硅藻、隐藻等。
我国湖泊水华中主要微型藻类出现的频率依次为: 蓝细菌>绿藻>硅藻>隐藻
蓝细菌门 微囊藻
颤藻
平裂藻
鱼腥藻
绿藻门
二型珊藻
斜生 珊藻
硅藻门
直链藻
小环藻
(二)海洋优势藻类
甲藻门 原甲藻属
细胞倒卵形,两 甲壳组成,前 端有V形鞭毛孔
本种可产生腹泻 性贝毒(DSP)。
利马原甲藻
海洋原甲藻
中国的渤海、东 海、香港和南沙 群岛等水域有分 布,是形成赤潮 的主要种类之一。
环沟藻
❖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
本种具有毒性
图B-C:链状群体(LM)。
膝沟藻科 亚历山大藻属 链状亚历山大藻
海洋优势藻类以甲藻中的夜光藻、裸甲 藻、膝沟藻、角甲藻、多甲藻、原甲藻为主。
此外还有硅藻、金藻、黄藻、蓝藻等。
甲藻门夜光藻
藻体呈球形,透明,肉眼可见,腹面有一条凹沟, 口位于沟中央,近口处长出一根极小的鞭毛和一条粗大 的鞭毛,海生。细胞内原生质淡红色 ,大量密集时呈红 色,受波涛振荡刺激以后放出荧光,是我国赤潮的主要 藻类。
❖在我国沿海分布甚广, ❖为最常见的种类之一。 ❖各季节均有,数量也较大。
中肋骨条藻
❖ 分布极广, 以沿岸为最多, 曾多次引发赤潮。 ❖ 我国的各海区 均有分布。
图A:壳环面观(示意图,链状群体); B:壳环面观(LM,链状群体);
黄藻门
异弯藻属 赤潮异弯藻
在温带近海底层水温>15~20℃的夏季大量繁殖。该种在大连 湾胶州湾等曾多次形成赤潮。
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 毒(PSP)。
图A:腹面观(示意图); 图B:链状群体(LM);
膝沟藻属 多纹漆沟藻
日本水域该种赤潮引 起鱼类大量死亡。 是南海北部沿海主 要的赤潮生物。
图A:腹面观(LM); 图B:背面观(LM);
角甲藻属
三角角甲藻
梭角甲藻
叉状角甲藻
图A:腹面观(示意图);
图B:腹面观
硅藻门 圆筛藻属 星脐圆筛藻
单细胞,略呈椭圆形, 长约8~25μm,宽约 6~5μm。无细胞壁, 由周质膜包被。具两条 不等长的鞭毛。藻体活 动时,鞭毛常弯曲或与 细胞长轴成垂直伸出。 每个细胞约有8~20个 棕黄色的大盘状色素体。
原生动物 栉毛虫科
中缢虫属红色中缢虫
❖ 本种分布在温
带到北极的河口
水域。我国大连
湾海域,广东沿中营养69%源自营养4贫营养0% 中营养15%
%
中营养35%
贫营养4% 富营养27%
70年代后期
富营养61 %
80年代后期
富营养85%
90年代后期至今
B、富营养化水体分布面积广泛
北部呼伦湖
西部新疆博斯腾湖 昆明滇池
东部无锡太湖 安徽巢湖
南方深圳洪湖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水体富营养化定义 是指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
等浮游生物异常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导致
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湖泊等内陆水体被称 为水华(又叫水花);发生在海洋被称为赤潮(又 叫红潮)。
昆明滇池水华
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1)湖泊(水库)
A、富营养化呈急剧恶化趋势。
3、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1972年,汕头港赤潮,大量毛蚶死亡,邻近的潮汕养殖场 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
1989年,河北黄骅县海域因赤潮使贝虾减产2000吨,损 失过亿元。
1998年,深圳、珠海海域发生赤潮,深圳网箱死鱼 150吨,损失达2000万元;珠海万山群岛死鱼120吨, 黄花鱼苗210万尾,损失达1500多万元。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有600余人因误食含有毒 贝类而中毒,至少有29人死亡。
2、水质严重恶化,影响水厂供水
太湖曾因蓝藻大规模的爆发,致使无锡水厂在1991、1997和 2007年5月三度停止供水,引发水荒。市民大批抢购纯净水。
太湖中蓝藻暴发导致水质恶化 无锡自来水大范围发臭
(2)海洋
A、赤潮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
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其中,在赤潮监控 区内发现赤潮36次。
250
200
150
100
次数
50
0 60年代以前
80年代
2000-至 今
B、赤潮发生的面积越来越大
几十平方公里
几百平方公里
几千平方公里
上万平方公里
2003年全海域赤潮累积面
积达14550平方公里
据报道,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裸 甲藻、原甲藻等20多种藻类产生 毒素。
1986年,福建东山居民食用被裸甲藻污染的花蛤,造成136人中毒,1 人死亡。
1995年,4月,菲律宾约2万渔民食用了污染麻痹性贝毒的海产品, 其中4名儿童死亡。
1996年,巴西某血透中心发生一起铜绿微囊藻毒素的水进行血透的 医疗事故,使131名病人中毒,其中83人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44人死 于肺衰竭。
第七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 污染与危害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水体富营养化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
本节内容: ❖ 一、概述 ❖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 ❖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五、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
一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