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第四章货币供给、需求和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一货币及其职能二货币的计算口径(一)狭义货币M1=Cu+D 现金(Cu)活期存款D(二)M2= M1+定期存款(三)M3 = M2+Dn Dn 一个人及厂商所持有的债券股票三中央银行及其业务(略)四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提取用途的一定的现金数额。
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央行规定,所以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例:法定准备率r=20%,甲客户存入甲银行100万元,各银行存款总和是:银行存款总和=100+80+64+51.2+…=100×(1+0.8+0.82+…)=100/(1-0.8)=500万元货款总和是:80+64+51.2+…=100×(0.8+0.82+…)=400万元新增存款总和△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金率r r=△R/△D新增贷款总和△L=△D-△R(二)货币乘数K当央行增加一笔货币供应量(△R)进入公众手中的时候,新增货币供应量(△D)将扩大为新增货币(△R)的1/r倍,就叫货币乘数。
(1)K=1/r=1/(△R/△D)=△D/△R(2)货币乘数的启示第一货币供应不应只看到央行新发行的货币,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或创造的货币。
第二货币创造量的大小,一与央行新增货币供应量(△R)相关,二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负相关。
(3)货币乘数=1/r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
银行当中留下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现金,叫超额储备金,用ER来表示。
超额储备对存款的比率可用α表示,α=△ER/ △ D新增存款总额△D=△R/(r+α)=原始存款/实际准备金率第二,银行客户将货币存入银行,支付以支票形式进行。
设β=客户抽出的现金/存款=△Cu/△D存款总额△D=△R/(r+β)有超额储备和漏出时的存款总额△D=△R/(r+α+β)=△R/[r+(△ER/△D)+(△Cu/△D)]有超额储备和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值K=△D/△R=1/(r+α+β)(活期存款乘数)(4)货币基础(高能货币)与货币供给高能货币指能使货币发生倍数的增长,又叫货币基础①能货币H=Cu(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R(法定准备金)+ER(超额储备)②币供应量M=Cu+D②÷①得货币供给与货币基础比率M/H= (Cu+D)/ Cu+RR+ER= (Cu/D+D/D)/(Cu/D+RR/D+ER/D)=(ß+1)/(ß+r+α)决定货币供给量及其变化的因素:1.央行可以操纵的因素。
2.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决定的因素。
3.由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所能影响的因素。
第二节货币的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动机货币需求是持有货币的动机和机会成本两种考虑平衡的结果。
(一)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t1.货币交易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商品及劳务的价格水平呈正相关。
Lt=L(Y),且dLt/dY>0。
2.货币交易需求也是利息率r的减函数,即dLt/dr<0。
3.将收入和利息率合起来考虑,则Lt=L(Y,r)(二)对货币的预防需求LpLp同人们收入、商品劳务的价格水平成正相关,与利息率成反相关。
Lp=L(Y,r),且dLp/dY>0,dLp/dr<0 Lp+Lt=L1(三)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L2(货币的流动性偏好需求)1 概念:由于债券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人们为了从事买进或卖出债券这种牟利性的活动,而需要在手中保存的现金。
2 利息率与债券价格的关系:债券价格=债券年收益/利息率。
对债券未来价格的预计与投机性货币需求量呈负相关,即预计债券未来价格上涨(r下降),L2将下降,反之则反是。
(1)利率越低时,人们持有现金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低,因而愿意多持有现金,从而L2的量上升。
(2)利息率越低时,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估计债券价格未来跌落的可能性越大,则越不愿意持有或买进债券,于是L2增加。
3 影响L2的因素L2=L(r)dL2/dr<0L2→∞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导致利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二、货币总需求函数L(一)交易、预防需求的货币函数L1L1= Lt+ Lp==kPy (k > 0)k是一国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的倒数。
Py:商品价格总和或名义GDP。
(二)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函数及曲线L2=L(r)=-hr L2需求曲线斜率=-1/h(三)货币的总需求Md(= L3)函数Md=L(Y,r)=kY-hr第三节货币政策一货币供给与均衡利息率1.L线表示货币需求函数,斜率为负,2.Ms线均为货币供给曲线,与r无关,由央行决定。
二利率与投资需求投资函数I=I(r)=e-dr。
r是实际利率,I为投资,e表示r=0时自发投资量,1/d投资需求曲线斜率。
三、货币、利率和总需求四货币政策工具1.改变法定准备金率2.公开市场业务活动: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的政策行为。
3.再贴现率的政策:央行对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放款的利率。
(1)再贴现率和贴现量成反方向变动。
(2)再贴现量和货币供应量成正方向变动4.其他措施第五章 IS-LM模型汉森-希克斯模型汉森-希克斯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进行分析,以说明两种市场在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一、 IS曲线及其推导I=S 均衡条件I=I(r) 投资函数S=S(Y) 储蓄函数I(r)=S(Y):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关系。
例:设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500+0.5Y I=1250-250r,则r与Y的关系可推导为:S=-a+(1-b)Y=-500+0.5Y 由I=S有1250-250r=-500+0.5Y所以Y=3500-500r图(d)是IS曲线。
其方程是I(r)=S(Y) 即e-dr=-a+(1-b)Y Y=(a+e-dr)/(1-b)IS曲线上每一点均是I=S为条件的,r与Y的对应点。
K(乘数)=1/(1-b)=1/MPS二、IS曲线的斜率(一)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函数及储蓄函数的倾斜程度。
(2)当投资函数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就取决于储蓄函数曲线的斜率。
(二)IS曲线的斜率Y=(a+e)/(1-b)-[d/(1-b) ]×r r=(a+e)/d-[(1-b)/d]×Y IS曲线的斜率=储蓄曲线的斜率×投资曲线的斜率= (1-b)/d (三)IS曲线位置的移动1.投资需求变动引起IS曲线的移动。
2.储蓄变动使IS移动储蓄曲线引起IS曲线同方向移动。
移动距离△Y= KI*△S= KI*(-△I)。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一、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及LM曲线货币的总需求函数L=L1(Y)+L2(r)。
且L=M,即货币供求相等。
两部门经济中货币市场均衡模型:L=M 均衡条件L=L1(Y)+L2(r) 货币需求M=M0 货币供给举例:L1=0.5Y L2=1000-250r M=1250 L=L1+L2=0.5Y+1000-250r M=1250 Y=500+500rLM曲线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又可称为流动偏好(L)-货币数量(M)曲线二、LM曲线的推导三、LM曲线的斜率1.当交易需求函数一定时,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投机需求函数曲线的斜率成同方向变化。
2.当投机需求函数为一定时,LM曲线斜率取决于交易需求函数曲线的斜率,且两者成同方向变化。
193.用代数式来说明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方程为M0=kY-hr或r=kY/h-M0/h。
k/h为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斜率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4.LM曲线的三个区域⑴当利率降到很低时,LM曲线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称凯恩斯区域(也称萧条区域)。
LM曲线的斜率为零。
货币政策无效。
⑵当利率升到r3以上时,LM曲线也相应有一段垂直状态的区域,也称古典区域。
LM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
⑶当利率处于r1至r3区域时,LM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四、LM曲线位置的移动1、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右移,会使得LM曲线左移,反之则反是。
2、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曲线右移,LM曲线右移,反之则反是。
3、政府的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
第三节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平衡IS-LM模型一、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I=1250-250r L=0.5Y+1000-250rS=-500+0.5Y M=1250I=S L=M可求出IS与LM的方程分别是:IS:Y=3500-500r LM:Y=500+500r联立: Y=3500-500rY=500+500r 求出:r=3 Y=2000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条件为:I=S、L=M、IS=LM二、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第一,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r与Y同时增加,反之则反推。
第二,假定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Y增加,r下降。
从IS曲线看,当投资函数不变时,r下降将使投资和收入增加。
第三,若IS与LM曲线同时变动,则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即均衡点将会有四种情况。
(1)IS线LM线同时右移,且IS线移动的幅度>LM线,则均衡收入上升,均衡利率上升。
(2)IS线LM线同时左移,且IS线移动的幅度>LM线,则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下降。
(3)IS线LM线同时右移,但LM线移动的幅度>IS线,则均衡收入上升,均衡利率下降。
(4)IS线LM线同时左移,且LM线移动的幅度>IS线,则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上升。
32三、两个市场的均衡及其调整(一)产品市场的失衡其推导过程如下:1.A为IS曲线右边任意一点,在A点Y=Ya、r=ra、ra>re(产品市场均衡时r=re)2.因为ra>re,说明Ia<Ie3.因为Ie=S(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所以在A点,I<S。
结论,在IS曲线右边任意点都存在I<S。
4.同理可推,IS曲线左边任意一点,如B点,均存在I>S。
(二)货币市场的失衡其推导过程如下:1.在A点,Y=Ya、r=ra、ra>re(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水平=re)说明:L2a<L2e(因为L2与r成负相关)。
2.因为L=L1+L2,在L1(Ya)既定情况下,La<Le。
3.又因为L=M(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所以在A点,L<M。
由于A点为LM曲线左边任意一点,因此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存在L<M。
4.同理可推,在LM曲线右边任意一点,如B点,均存在L>M。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失衡在IS曲线上的点,有I=S,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