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引言
在材料力学的研究中,应力和应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应力是对物体单元面积上的内部力的描述,而应变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形变程度。

材料的力学性质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然而,由于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条件,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关系。

一.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是指在无外界影响下,通过直接测量外力和承受力的比值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在测试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塑性等力学性质时,常使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研究。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由弹性阶段、屈服点、塑性阶段和破坏点四个主要区域组成。

1. 弹性阶段
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应变与应力成线性关系,材料在这个阶段内具有完全弹性变形能力。

如果外力移除,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

这是因为在弹性阶段内材料分子间发生的位移微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弹性形变来恢复原状。

2. 屈服点
当外力继续增大,超过弹性极限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点是指材料从弹性变形进入塑性变形的临界点。

在屈服点之前,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这个线性关系称为胶性区。

屈服点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非线性增长,形成了塑性区。

3. 塑性阶段
在塑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非线性增长的特点。

由于材料内部发生了位移和位错的形成,原子和分子之间的排列发生改变,使材料的原始形状无法恢复。

塑性阶段内材料受外力的影响,会发生塑性变形和变形硬化。

材料的塑性行为在这个阶段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研究。

4. 破坏点
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后一个阶段,材料不再具备耐久性能,终会达到破坏点。

此时材料无法承受更多的应力,产生破裂。

破坏点是在研究材料强度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材料的破坏极限。

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是指在考虑材料体积的变化后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由于在受力过程中材料会发生体积的改变,名义应力应变曲线难以完整描述真实的应力应变行为,因此需要引入真实应力的概念。

1. 真实应变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

因此,在计算真实应力时,需要考虑材料的体积变化。

真实应变是指在外加载荷下,考虑材料体积变化后计算得到的应变。

真实应变一般大于名义应变,因为真实应变考虑了材料的体积变化。

2. 真实应力
真实应力是指在考虑材料体积变化后计算得到的应力。

随着加载荷的增加,材料的体积逐渐减小,导致真实应力大于名义应力。

真实应力与应变关系通常用于研究材料的韧性和断裂行为。

三. 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的关系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尽管这两个曲线描述的是同一个材料的力学性质,但两者考虑的因素不同。

1. 名义应力的计算
名义应力的计算是基于外载荷和体积不变的假设。

在计算名义应力时,不考虑材料的体积变化。

因此,在考虑材料体积变化的情况下,名义应力通常小于真实应力。

2. 真实应力的计算
真实应力的计算是在外载荷的作用下,考虑材料体积变化的情况下得到的。

真实应力考虑了材料的体积变化,因此通常大于名义应力。

真实应力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质,尤其在考虑材料的断裂行为时更为重要。

3. 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的对比
名义应力和真实应力是同一个材料的两种力学性质描述方式。

这两个参数可以通过简单的关系进行转换。

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但在材料接近断裂点时,由于体积的显著变化,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结论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工具。

名义应力应变曲线通常用于研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则更加关注材料的韧性和断裂行为。

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其关系可以通过适当的转换来建立。

在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材料的行为。

参考文献
1.Ashby, M. F., & Jones, D. R. (2006). Engineering materials 1: an
introduction to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Butterworth-Heinemann.
2.Callister, W. D., & Rethwisch, D. G. (2017).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John Wiley & Son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