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医疗器械的验收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和使用等相关部门、人员。
三、验收标准
1. 验收标准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的技术要求等。
2. 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验收标准可分为功能性要求、质量要求、安全性要求、卫生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等方面。
四、验收程序
1. 预验收
(1)准备工作:确定验收的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用途等信息,并向供应商提供验收的时间、地点等要求。
(2)准备验收设备和工具:确保验收设备和工具的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清洁。
2. 实地验收
(1)验收前的检查:核对医疗器械的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质量许可证等相关文件与凭证,并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查
验。
(2)功能性验收:根据医疗器械的功能要求,进行功能性验收。
如实现遥控、选择程序等。
(3)质量验收: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结构、材料等,以确
保其质量合格。
(4)安全性验收:测试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确保其在正常使
用条件下不会对患者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5)卫生验收:检查医疗器械的卫生条件和材料,以确保其
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6)环境适应性验收:测试医疗器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
应性,确保其能在医疗机构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3. 验收报告
(1)验收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详细的验收报告,包括医疗器
械的基本信息、验收标准、验收结果等。
(2)验收报告需由主管部门或管理人员审核并签字确认,并
留存备案。
五、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1. 不合格品的判定:若医疗器械不符合验收标准,应视情况延期验收或直接拒绝验收,同时通知供应商。
2. 延期验收:若医疗器械的不符合项可以修正并符合验收要求,可延期验收,并依据时间要求通知供应商重新进行验收。
3. 拒绝验收:若医疗器械的不符合项无法修正或修正后仍不符合验收要求,应拒绝验收,并通知供应商进一步处理。
六、验收结果使用及管理
1. 合格品的使用: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可用于医疗服务,并按照规定的使用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2. 不合格品的处理:验收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通过协商解决或退换产品。
不得擅自使用不合格的医疗器械。
3. 验收结果的记录和归档:应按规定将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留存相关材料和报告备案。
七、责任与追究
1. 相关部门、人员应按照本制度执行检查验收任务,并按照规定做好相应记录和汇报工作。
2. 对于故意违规或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人员,应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八、监督与管理
1. 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医疗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完善验收工作的考核和监控体系。
九、附则
1. 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和使用工作。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由主管部门进行宣传和推广。
以上是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