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数学教案5篇数学时间的认识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2、让幼儿初步感知昼夜更替的概念,培育幼儿初步的时间观念。
3、进展目测力、推断力。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5、初步培育观看、比拟和反响力量。
活动预备:早上、白天、晚上、夜晚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一、看图并结合生活阅历熟悉时间。
1、熟悉早晨。
出示早晨图: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为什么?(由于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在洗漱)带幼儿念读词语:早晨。
早晨起床后小朋友该干什么呢?教育小朋友早早起床来园参与晨间熬炼。
2、熟悉白天。
出示白天图,让幼儿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白天)为什么?(天上挂着太阳,小朋友在做嬉戏。
)带幼儿念读词汇:白天。
现在是白天吗?(是)为什么?(不开灯,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白天,我们小朋友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说说。
3、熟悉晚上。
出示晚上图片: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晚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家里亮着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带着幼儿念读词汇:晚上。
晚上,街上的路灯会亮吗?假如没有路灯,我们能看得清吗?(不能)让幼儿说说晚上在家干什么?4、熟悉黑夜。
出示黑夜图: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黑夜)为什么?(有月亮和星星,电灯关了,小朋友在床上睡着了)带幼儿念词汇:黑夜。
让幼儿说说黑夜里自己是不是和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睡着了。
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二、了解时间的昼、夜更替。
1、早晨我们小朋友起床后,上幼儿园。
白天我们一起嬉戏,晚上我们回家,夜里就睡觉休息。
其次天我们又开头活动,一天又一天地过去,小朋友就渐渐地长大了。
《熟悉时间》数学教案2课题生成: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把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
“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挨次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
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挨次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
其次、还要留意到严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学问,联系幼儿生活中每天伴随“星期×”的阅历,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课题名称:熟悉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活动目标:1、复习稳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熟悉时间“星期”,了解其挨次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欢乐地参加学习活动。
活动预备: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
星期转盘嬉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一样)。
幼儿学问阅历预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1、复习稳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忙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挨次排队,并讲出第一、其次……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教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稳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嬉戏形式进展。
例如:教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忙我,帮我找出好邻居。
幼儿可答复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熟悉时间“星期”,了解其挨次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叙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教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答复后,教师交代本节课新授是熟悉“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索。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挨次),然后请幼儿答复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其次个孩亏谁……最终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挨次性。
(3)转盘嬉戏:找邻居(教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章: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
(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嬉戏反复进展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完毕,下一个星期开头)。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嬉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番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叙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
(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挨次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淡谈这节课熟悉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嬉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嬉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欢乐乐做嬉戏,嬉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答复,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连续进展。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特别得意,美丽,于是她快乐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
”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顿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特别聪慧,伶俐,于是她叉欢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诞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
”星期妈妈说到最终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
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快乐;“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美丽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
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美丽”,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宠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常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欢乐的“圆圈舞”呢!效果评析:此教学活动以嬉戏贯串始终。
开头局部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嬉戏形式复习稳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鼓励了幼儿学习热忱,为新授作了学问铺垫。
新授局部以幼儿宠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学问,幼儿在全神贯注地观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学问,并对星期的挨次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
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嬉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挨次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
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学问在教师的帮忙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
最终幼儿在好玩的角色嬉戏中,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学习状况,轻松开心地完毕教学活动。
整个活动寓学问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胜利的喜悦,课堂气氛活泼,效果好。
专家点评: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索,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展理性的思索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布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经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索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
盼望幼儿教师学会从阅历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争论: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熟悉。
《熟悉时间》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事物、擅长思索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知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3.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提醒课题。
通过学生说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和多媒体展现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1.熟悉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争论争论,再翻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2.熟悉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
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
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熟悉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
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学问得以形象的表达,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学问。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