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06-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0206-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第06讲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三、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

它既有垄断,也有竞争,而不像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那样偏于一端。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与基于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很难找到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不同,垄断竞争市场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特质高于其垄断属性,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零售业和服务业比较符合垄断竞争市场组织的特点。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1.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厂商,无法对市场形成控制。

由于厂商数量多,每个厂商都可对市场价格施加一定影响,但单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能力又很小。

单个厂商的决策不足以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也不用考虑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

2.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产品之间既有差别,又可相互替代。

产品的差别可能涉及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商标、广告等。

产品之间存在差别,使消费者可以形成选择偏好,厂商也能进行差别定价,市场由此出现垄断因素,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通常越高。

产品的替代意味着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其他厂商提供的大量的相似产品,市场又同时存在竞争因素。

这使得垄断竞争市场始终存在垄断和竞争因素的相互作用。

3.厂商生产规模较小,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

厂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和退出某行业或生产集团。

比如,在具有垄断竞争特点的服装、饮料、食品等市场上,只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经营,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些行业或退出这些行业,不存在任何限制进入和退出的壁垒。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与均衡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这是因为,垄断竞争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销售量来影响其价格。

但由于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具有替代性,市场又存在竞争因素,其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相对接近完全竞争厂商呈水平形态的需求曲线。

2.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d)和实际需求曲线(D)),都向右下方倾斜。

(1)d需求曲线(或预期的需求曲线)是厂商单独调整价格所对应的需求曲线;(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2)D需求曲线(或份额需求曲线)是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的条件下单个厂商所对应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还用以表示某行业或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对应一定市场价格水平的实际销售份额。

如果某行业或生产集团有n个垄断竞争厂商,不论全体厂商如何调整市场价格,D需求曲线反映的每个厂商的实际销售份额总是市场总销售量的1/n。

(3)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①某行业或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市场价格变化使单个厂商的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②d需求曲线表示厂商单独调整价格所预期的产品销售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厂商在一定市场价格水平所对应的实际市场需求量。

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汇点反映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③d需求曲线较D需求曲线更为平坦,反映出两者所对应的需求弹性差异,即d曲线大于D曲线。

3.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在内的所有非完全竞争厂商都没有供给曲线,因为他们都不满足商品的价格与其供给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的条件。

4.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仍然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使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处于亏损状态,厂商同样需要通过比较平均收益和平均可变成本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

5.在长期,厂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使边际收入等于长期边际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6.由于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一定为零。

7.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会小于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下的理想产量,这就使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存在未被利用的多余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的差额)。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异化所伴随的代价,也为要求缩减厂商数量、提高厂商生产规模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提供了理由。

请务必加微信miaomiaozlp888更新有保障!精准押题加微信!【例题·单选题】(2018)下列关于垄断竞争市场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垄断竞争市场上有数量众多的厂商,单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能力很小,无法对市场形成控制B.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与该行业中的同类产品相比,既有差别性又有可替代性C.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规模偏小,进入或退出所在行业较为自由,没有形成行业壁垒D.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遵循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仍然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使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处于亏损状态,厂商同样需要通过比较平均收益和平均可变成本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

在长期,厂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使边际收入等于长期边际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选项D的说法错误。

四、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及特点概念: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是包含了垄断和竞争因素、与完全垄断更接近的市场结构,是由少数卖方(寡头)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状态。

主要特点:少数厂商垄断了某行业市场,控制了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

寡头垄断市场在现代经济中比较常见,汽车、钢铁、石油、电讯等具备寡头垄断的特点。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与完全垄断市场相似,主要有:(1)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促使行业生产向大规模厂商集中;(2)少数厂商控制了行业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3)缘于法律或政策的推动等等。

寡头垄断市场存在明显的行业进入壁垒。

竞争和规模经济要求降低了行业的平均成本,使大规模生产具有明显优势,小厂商逐步丧失生存空间,形成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少数厂商共享或角逐市场的行业态势。

试图新进入的厂商,如果不具备与原有厂商相抗衡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就无法加入行业或通过竞争在行业立足。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1.按照产品特征分类,可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

纯粹寡头行业厂商的产品没有差别,厂商的相互依存程度高;差别寡头行业厂商的产品则是有差别的,厂商的相互依存度低。

2.根据寡头厂商数量,可分为双头垄断、三头垄断和多头垄断。

3.依据厂商的行动方式,可分为勾结(合作)寡头和独立(不合作)寡头。

(四)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模型1.古诺模型分类特点生产决策古诺模型(双头模型)1938年反映两个实力相当厂商的寡头垄断模式每个厂商都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Q),P'(Q)<0,市场中存在2个生产商,分别生产q 1和q 2且每个生产商的成本函数为C(q)=cq,c>0。

厂商1和厂商2的产量共同决定商品市场价格,P(Q)=P(q 1+q 2)。

厂商1预测厂商2的产量为,对厂商1来说利润最大化问题是。

同理,厂商2预测厂商1的产量为,厂商2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根据理性预期均衡,即各个厂商猜测的对手的产量都正确,。

最后联立以上式子得出均衡产量。

结论:另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行业的均衡总产量=市场总容量·举例:市场上只有A和B两个寡头厂商,市场的线性反需求函数为P=1500-Q=1500-(Q A+Q B),假设成本为0。

则:A寡头利润:πA=1500Q A-QA 2-Q A Q B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Q A=750-Q B/2同理,Q B=750-Q A/2联立方程求解:Q A=Q B=500;P=500。

2.伯特兰德模型(价格竞争)伯特兰德模型(价格竞争)1883年假定当企业制定其价格时,认为其他企业的价格不会因它的决策而改变,并且n个(为简化,这里取n=2)寡头企业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

厂商1和厂商2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边际成本都等于C。

根据该模型的假定,厂商1和厂商2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就是价格较低的企业的产品;如果厂商1和厂商2价格相等,则两个厂商平分需求。

于是,每一个企业的需求函数为因此,两个企业会竞相削价以争取更多的顾客。

当价格降到P1=P2=C时,达到均衡,即伯特兰德均衡。

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存在,企业的行为就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一样,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3.领导者-追随者模型领导者—追随者模型(冯·斯塔克伯格)1934年针对两个生产相同产品但市场地位不对等的厂商的寡头垄断模式。

其中一个是实力相对雄厚、居于支配地位的“领导者”;另一个则是前者的“追随者”领导型厂商在了解并考虑追随型厂商对其决策的反应方式基础上做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追随者厂商则在领导型厂商所确定产量的前提下做出有利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4.价格领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同“领导者—追随者模型”领导型厂商率先确定价格,其他厂商跟随定价价格领导的三种形式支配型价格领先由行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寡头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品售价,其余寡头据此确定各自的产销量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由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寡头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产品产销数量和价格,其他寡头按同一价格销售各自的产品。

晴雨表型价格领先由行业中获取信息、判断市场趋势等方面有公认特殊能力的寡头确定产品价格,其他寡头根据该价格相应调整自身的产品价格在寡头垄断市场,各寡头厂商都拥有可以影响竞争对手决策的市场份额,每个寡头作出涉及产量、价格的决策前都需了解或判断其他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

请务必加微信miaomiaozlp888更新有保障!精准押题加微信!五、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概念及主要条件概念:完全垄断市场(又称为垄断市场),是与完全竞争市场对立的市场类型,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供给者。

完全垄断市场中,独家垄断厂商完全排除了竞争,控制了行业的生产、销售和价格,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

垄断市场的主要条件:1.只有唯一的供给厂商和众多的需求者;2.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替代品;3. 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

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完全垄断市场也只是一种极端的理论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并不存在。

为维护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大多数垄断企业的经营实际上会受到法律的规范和政府的管控。

完全垄断市场模型,作为完全竞争市场的对立物,为研究评价其他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提供了理论参照。

研究完全垄断市场,还有助于分析垄断市场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把握政府、各市场参与主体的关系和行为。

(二)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1.竞争和规模经济要求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使得单独厂商控制了行业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源。

2. 专利保护使得拥有生产专利的厂商可在规定的保护期内独家垄断产品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