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大致以地表为界将地球分为内圈和外圈两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内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了外圈。

1-1根据地壳物质组成的差异,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其中上层地壳也叫花岗岩层,下层地壳又叫玄武岩层。

其中花岗岩层是不连续圈层。

1-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008 km ,平均密度是 5.515 g/cm3。

1-3形成地球四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变化和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1-4一年中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1-5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

而海洋岛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2、根据成因,可将矿物分为次生矿物、变质矿物、和造岩矿物。

2-1.两套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角300,走向3450,可能的倾向为2350或 750,若上部岩层为中三叠统T2的页岩,下层为上二叠统P2的石灰岩,则岩层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2-2.有一隐晶质灰白色岩石,可被铁锤刻划出痕迹,遇稀盐酸会剧烈气泡,该种岩石为石灰岩。

(矿物石英、方解石?;岩石:白云岩、大理岩呢?)2-3根据岩浆岩 SiO2的含量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玄武岩属于基性岩。

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三种。

4、通常把断裂构造分为断层、节理、劈理三大类。

5、裂隙按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剪裂隙(剪节理)、张裂隙(张节理)。

6、岩层相对年龄的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古生物学的方法、地层学的方法。

7、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应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8、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有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10、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塬、梁、峁等三种类型。

11、按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湖泊可分为内流湖、外泄湖、排泄湖。

12、岩层产状通常用走向、倾角和倾向三要素来表示。

21.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21-2引起岩石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22. 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分为:线状褶皱、穹窿和构造盆地、短轴褶皱。

22.按褶皱的轴面产状和岩层次序,形态分为:线状褶皱、穹窿和构造盆地、短轴褶皱。

P6423.节理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次生节理、构造节理。

24. 构造节理按其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25.断层面或断层带两侧伴生的构造包括擦痕、镜面、阶步、牵引褶皱等。

26.地球历史现阶段巨大的大陆有六块: 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南极大陆。

27.河流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8.阶地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基准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

P151 28-1阶地按其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

P15229.岩溶地貌形成的条件要有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石、为保证反应向右进行,使岩石不断溶蚀,必须有过量的CO2,这些过量的CO2称为侵蚀性二氧化碳、要有流动的水以提供溶蚀力并能保证有足够的CO2供给。

P15829-2按形态和规模,冰川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地冰川两种类型。

30.海蚀地貌形态有海蚀洞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

P17930-2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再次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地貌。

31.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几个方面地面沉降、活断层、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洪水灾害、废弃物堆放等问题。

32. 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三者的关系为: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33.有一浅黄铜色立方体状的晶体矿物,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这种矿物可能是黄铁矿。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 方解石(云母、石英、黄铁矿)的解理为( B/A/无解理/无解理)。

A. 极完全解理B. 完全解理C. 中等解理D. 不完全解理1-1( C )矿物的硬度由高向低排列是正确的。

A. 石英》方解石》长石B. 长石》方解石》石英C. 石英》长石》方解石D. 方解石》石英》长石2.石炭纪(侏罗纪、新近纪等)属于地质年代的(C/B/A )。

P87A. 新生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 元古代2. 下列构造类型( A )属于变质岩的构造。

P58A.片麻状构造B.流纹状构造(喷出岩)C.层理构造(沉积岩)D.气孔状构造(岩浆岩)3-2. 下列结构类型( D )属于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A. 晶体结构B. 变晶结构(变质岩)C. 斑状结构(岩浆岩)D. 泥质结构3. 在河流上游地区的河流阶地通常为:( A )P151A. 侵蚀阶地B. 堆积阶地(下游)C. 基座阶地D. 上迭阶地5.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B)。

A. 海啸作用B. 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 地震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力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

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以及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是作用于地壳表层,力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地质作用。

其主要是由太阳的辐射能、太阳及月球引力等引起的。

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分散和富集。

它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 岩石的水理性质参数不包括( C )A.持水度B.给水度C. 含水率(含水性)D. 渗透系数岩石水理性质:岩石与水接触后表现出的有关性质,即与水分贮容和运移有关的性质称作岩石的水理性质。

它包括岩石的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透水性7. 河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层为( A )。

A. 残积层(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岩屑或土层)B. 洪积层C. 坡积层D. 冲积层8. 可溶性岩石中,( C )溶解度最小。

(可溶性岩石有三类: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质灰岩、泥质灰岩),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卤盐类岩石(石盐和钾盐)。

溶解度依次为:卤盐>硫酸盐>碳酸盐。

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A.硬石膏(第三) B. 石膏(第二) C. 石灰岩(最小) D. 岩盐(最大)9. 形成含水层最主要的条件是( A )。

P229A. 储水空间B. 蓄水构造C. 补给来源D. 地形条件10. 张应力和重力引起的断层一般为(A)。

A. 正断层B. 逆断层(水平挤压力)C. 平推断层(水平扭力)D. 辗掩断层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岩层产状:是指岩石的空间位置、状态。

通常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2、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它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以引起的沉积物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显示成层的现象。

3. 矿物的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4、风化作用:岩石的风化作用主要是在温度的变化、氧、水溶液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变化。

岩石的风化作用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5、造岩矿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一般统称为造岩矿物。

P446、解理与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与“解理”相对,矿物受力后不是按一定的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的称断口。

没有解理或解理不清楚的矿物才容易形成断口。

节理与断层:岩层受力(构造力或非构造力)后达到断裂变形阶段形成破裂面时,若两侧岩块仅有潜在破裂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则称节理。

岩块沿着破裂面发生位移则形成断裂构造,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称断层。

7、岩脉:由后期残余岩浆侵入岩石中形成的脉状岩体称为岩脉 P488、褶皱的枢纽:轴面与褶皱岩层面的交线称为褶皱的枢纽。

有水平的、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

9、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组织成地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侧向挤压力,使岩层形成一系列弯曲且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所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称为褶皱,其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P6310、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沉积岩不同于其他岩类之处就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P5211、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埋藏并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并具有承压性能的地下水。

承压水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蓄水构造P23512、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通常是以水烘干后所得的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

总矿化度是地下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标志,可以表示水的矿化程度,说明水中所含盐量的多少,是评价水质好坏的指标。

P23213、地下水的硬度:表示水中Ca2+、Ma2+离子的总含量。

含量越多、硬度越大。

14、黄道面: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线叫黄道,黄道所在的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

黄道面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5°。

15、阶地:阶地是分布在河谷两侧呈现阶梯状排列的高起的平台,平台是不为特大洪水所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16、雅丹:Yardang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雅丹地形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P17217、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指沉积岩层出现红色(紫红色、肉红色、灰白色等)外貌,它是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陡峭岩壁,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而成的地貌。

18、山脉丘陵:呈线状、条带状、或束状延伸的山体称为山脉,它的分布主要受构造的控制。

海拔小于500米m,顶部浑圆、坡度平缓。

坡脚线不明显的低矮山丘叫丘陵。

19、冰川作用:地球两极和高山永久积雪区的出露地表裸露的冰体叫做冰川。

冰川作用包括成冰作用、冰川侵蚀、冰川搬运、冰川沉积四个方面。

20、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具有长期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体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肥力。

21、雪线: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就叫做雪线。

在雪线以上降雪量超过年消融量,称为积聚区;在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称为消融区;在雪线附近收支处于相对平衡。

22、荒漠:荒漠是指干早气候条件下,植被稀少,地面裸露的地区。

根据地面的物质组成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不同,荒漠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四种不同的类型.23、湖泊:陆地上大小形状不同而充满水体的洼地称为湖泊。

24、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25、褶皱的轴面:大致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的对称面,可为平面或曲面。

四、简答题(要求答题简明扼要。

共50分)1、请你谈谈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所研究内容与本专业的关系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