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
25
黄土沟谷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细沟;2、切沟;3、冲沟;4、坳沟。
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塬;2、墚;3、峁;4、黄土潜蚀地貌。
26
第六章 土壤
Soil
三、土壤水分
束 缚 水
土 壤 水
自 由 水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28
1. 土壤水分类型
吸湿水
➢ 由于土壤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 ➢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 植物无效水
……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山地冰川——垂直带 ➢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
➢ 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冰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 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
风蚀地貌主要类型
1、石窝;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4、风蚀谷与风 蚀残丘;5、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展 的两个翼,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 而较陡。 成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障碍堆起小沙堆,之后风从 迎风坡面上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漩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 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 了新月形沙丘。
40
生物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 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的性质和数量 是不同的,相应形成的土壤腐殖质特性及数量也 不同;
➢ 地带性土壤有其特定的植被类型,而植被类型的 演替会导致土壤类型的演替;
➢ 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
41
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1. 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刨蚀作用
拔蚀作用
2. 冰蚀地貌 (Glacial Erosional Landforms)
冰斗Cirque; 刃脊Arête; 角峰Glacial horn ; U形谷U-shaped valley; 悬谷hanging valley; 羊背石roches moutonnées
32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33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型上,并保持相似的厚度。 (5) 黄土中含有陆生的草原性动、植物化石。 (6) 黄土中有随下伏地形起伏的多重叠的埋藏土壤层。
24
小结
黄土是否仅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不对,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均有分布。
黄土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
关于黄土的成因,20世纪初地学界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 风成说、水成说、风化残积说等多种学说,大多数人赞成风成 说。特征:1、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色;2、粒度成分:以 粉砂为主,粘粒、细砂较少;3、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 (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主 要是方解石);4、厚度:各地不一,我国黄土最厚达200米; 5、物理性质:土质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弱, 具有湿陷性。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凋萎系数: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30
毛管水
➢ 毛管孔隙中靠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
❖ 毛管上升水:指地下水位较高时,沿毛管上升而存在 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 毛管悬着水:指与地下水无联系的存在于土壤毛管孔 隙中的水分,来自降水、灌溉水或冰雪融水;
第一节 冰川与冰川地貌
Glacier and Glacial Landforms
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
1. 冰川及成冰作用
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 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3)冰川堆积物无成层现象,河流冲积物成 层性良好。
小结
冰川及成冰作用概念 冰川类型 冰川作用类型及其分别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冻土的定义与结构 冻土的分布 主要冻土地貌类型
第五章 风沙与黄土地貌
Aeolian Landforms and Loess Landforms
➢ 在松散碎屑覆盖的斜坡上可形成土溜阶坎。 ➢ 在地势平坦、松散沉积较厚的谷地、盆地
和湖岸,则往往形成许多冰楔、石环和多 边形土。
思考
冰川堆积物与河流冲积物有什么区别?
(1)分选程度不同:冰川堆积物的分选程度 差,河流冲积物的分选程度较高。
(2)冰川堆积物棱角分明,磨圆程度不高; 河流冲积物磨圆程度较高。
年平均降水
44
小结
1. 基本概念 土壤肥力;腐殖质;土壤质量/容积含水率;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土壤孔隙度;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壤呼吸作用; 土壤胶体;活性酸度、潜性酸度;土壤的碱化度;土壤的缓冲性
砂土:土体松散,保水性弱,养分含量低并易分解和淋 失;但透气性、透水性好,耕作阻力小,植物根系容易 伸展,无粘结和塑性,土温容易升降。
粘土:土体较密实,保水性强,养分含量较丰富;粘性 大,透气性、透水性差,塑性强,耕作阻力大,植物根 系不易伸展。
壤土:壤土的特点是砂粘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粘土的 优点而没其缺点。透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均比较适中, 能够较及时地供给植物养分和水分,对农作物生长最为 有利。
38
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 用
母质
➢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 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有影响; ➢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同; ➢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39
气候
➢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土壤地理分 布的基本因素;
➢ 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 ➢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 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吸湿水
有 效水 分
3.1Mpa 1.5Mpa 0.625Mpa
最
萎
最
大
蔫
大
吸
系
分
湿
数
子
量
持
水
量
0.1Mpa
田 间 持 水 量
膜状水
毛管悬着 水
0Mpa 饱 和 持 水 量
重力水
34
第三节 土壤的性质
➢ 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 ❖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运动 ❖影响土壤结构类型 ❖砂质土、粘质土、壤质土的差异
吸湿系数: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 水汽的最大量
29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 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 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 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 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新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 ➢ 粒雪化过程包括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
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 ➢ 成冰过程有重结晶,渗浸和冻结三种类型。
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 ➢ 气温 ❖ 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 降水量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 地形 ❖ 坡度、坡形 ❖ 坡向 阳坡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
➢ 冰川末端是以终碛堤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
➢ 终碛堤外缘,表现为冰水扇和冰水扇平原的冰水堆积 地貌带。
大陆冰川——水平带 ➢ 终碛堤堤内以冰碛地貌为主,尤以冰碛丘陵为代表;
➢ 终碛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尤以冰水冲积扇平原 为代表。
第二节 冻土地貌 Periglacial landf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 地区会成为荒漠集中分布区?
1、亚热带高压带区2、内陆干旱盆地区3、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世界上的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其中,15°~35°之间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 如撒哈拉沙漠。——纬度因素 北纬 35°~50°之间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 (及温带荒漠)。如亚洲内部的荒漠,包括我国西北地区及中亚、 西亚地区。——海陆因素 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大陆西岸(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撒哈拉沙 漠及智利等),则是由于寒流的影响。——洋流因素 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极少,且暖湿气流受山脉阻隔难以到达, 经常形成荒漠(如喜马拉雅山北坡)——山脉阻隔
地形
➢ 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影响土 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 不同地形的地表径流差异、土壤水分储存条件的
差异,使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 成土过程不同; ➢ 地形影响母质的分配,相应产生的土壤的物质组
成不同; ➢ 地形的变化会相应引起土壤发育过程的变化。
一、风沙作用
1. 风蚀作用
风以自身的压力和所挟带的碎屑物作工具, 在沿地表前进时,会吹毁和磨损地表岩石 与松散碎屑物,这一过程称为风的侵蚀作 用。
➢ 二种形式
❖ 吹蚀
❖ 磨蚀